禅城:“强中心”的突围与创新之路

 
日期:2017-01-03 11:07   点击数:1995   来源:佛山日报   共有条评论
分享到
 
   一个中心城区、老城区,如何走出产城转型发展之路?刚刚过去的“十三五”开局之年,禅城的答卷引人瞩目。
  凭借东西南北全面打通的门户,禅城拉开城变大格局,融入“广佛新周期”;打造创新、创业生态圈,禅城传统优势产业掀起跨界融合风潮;拥抱信息化革命,禅城将大数据上升为新经济基础平台和动能,激发新动力。
  打开城市新空间、孕育经济新动能、打造新经济平台,三大路径直指“佛山创新发展示范区”一个标靶。透过禅城这一年的探索不难发现,创新这一条主线,如何在区域竞合变局中,重塑城市竞争力;如何在产业信息化变革大潮里,实现新旧动能切换;如何在佛山智造版图里,体现中心城区的视野与担当。
  禅城再一次站在时代的风口。

  大交通打开城市发展新格局

  “自知者明,自胜者强”。三个多月前,禅城区党代会报告用这八个字承上启下,点明发展要义:战胜自身不足,用足自身优势。新一轮广佛同城的大幕开启,因为意识到“去中心”的危机与挑战,禅城才会以大交通为突破口,创造新区位,打开新空间。
  2016年12月28日,广佛地铁南延线开通试运营。
  沿地铁向南,澜石站至新城东站,佛山“强中心”战略的一老一新,亲密拥抱。无独有偶。前不久,禅城发布轨道站点城市空间一体化发展规划研究项目招标公告,首次披露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情况,未来将有8条地铁、1条城际轨道途经覆盖禅城,其中6条地铁无缝对接广州,禅城将与广州海珠、荔湾等区域构成“半小时生活圈”。
  编织成网的地铁,显示禅城以现代交通打开城市发展格局、建设高品质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决心与视野。坚持“强中心”之路,禅城今年继续统筹推动城市“北联、南接、东提、西进”,凭借全面打通的门户,构筑“通的中心”。
  向北,通过海五西路等道路,禅城将加快城北片区改造,联系南海千灯湖;向南,取道汾江路南延线,禅城紧密拥抱佛山新城、顺德北部片区;向东,借由魁奇路东延线,禅城对接广州南站这一高铁枢纽;向西,途经同济西路西延线、王借岗大桥,禅西新城开发建设提速。
  纵横相连、上下衔接的交通网络,构建起禅城融入珠三角一体化与中国高铁网络的立体交通,这些背后,正是禅城对区位现实的把握、对责任担当的考量。
  这是数年“卧薪尝胆”的蓄势。尽管身为佛山中心区,但相比南海、顺德,不与广州接壤的现实,注定禅城聚纳广佛同城红利,不得不付出更艰辛的努力。
  “区位是创出来的,禅城没有南站、没有机场、没有码头,但是我们可以‘借’。这种区位一旦借助交通打通,马上就会形成一种价值观,广州南站其实也是佛山的南站,广州机场、码头也是如此。”禅城区委书记刘东豪说,禅城要借助快速交通主动融入整个珠三角经济活跃区,打破原来地理上比较劣势的状况。
  魁奇路东延线的通车,正是禅城努力的成果。20年前,这一道路就抛出规划,但因为建设资金大、拆迁难度高,迟迟难以落地。2011年7月,这一项目再次立项,再次遭到否决;2011年11月,禅城重新提起决定立项,这一次,终于修成正果。
  “勒紧裤腰带也要打通魁奇路东延线”,当年的豪言壮语、多方奔走,终于换来禅城东大门的豁然开朗。经由魁奇路东延线,禅城无缝对接广深6000万人口的大市场,打开承接高铁时代资源、资本、人才的枢纽和窗口。
  交通格局中位置的改变,就是在城市群时代城市作用改变的开始。
  一个多月前,佛山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重点将禅城区、南海东部、顺德北部打造成为广佛都市圈核心区。相比佛山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这一提法最大的改变,就在于作为佛山“强中心”的禅城,终于与南顺兄弟一样,进入广佛都市圈核心区的“朋友圈”。
  新周期、新空间、新使命,禅城的担子依然很重。如何在打开城市新格局后,注入新经济、新产业的力量;如何把握区域竞合的平衡,推进创业、创新关键要素跨区域流动,求索广佛产业合作新路径,关于禅城的猜想,才刚刚开始。

  构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生态圈

  新城市,新产业。城市中心区的定位,经济纵深腹地的缺乏,注定禅城难以再走以空间换经济密度的老路。作为佛山工业化起步最早、成熟度最高的地区之一,禅城亟待在日益珍贵的物理空间中跳出老路、找到产业发展新动能。
  上个月,禅城两个镇街相继宣布启建特色小镇,探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
  南庄镇发布中国建陶小镇建设规划,拟建设“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特色小镇,打造全球陶瓷服务中心。紧接着,石湾镇街道公布不锈钢产业提升三年规划,启建千亿“不锈钢特色小镇”。
  这还不是全部。上月底,刘东豪在佛山市特色小镇工作推进会上表示,禅城将充分挖掘独有的岭南文化积淀、专业镇和主题园区载体资源、信息化建设等优势将勾勒“4 N”特色小镇建设发展布局,打造禅城“特色小镇”区域品牌。
  当特色小镇的风潮席卷全国,禅城此时行动并非“跟风”,而是基于自身产业客观现实,把握全球产业变革作出的选择。
  专业镇经济时代,禅城四个镇街,每一个都曾经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石湾的不锈钢与陶艺、南庄的陶瓷、张槎的针织、祖庙的童服,即便放之今天再去打量,这些产业,依然蕴含引领业界风向的力量。
  经历了产业转移阵痛后,禅城的主要传统产业生产环节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然而,痛苦的涅槃之后,禅城的传统产业不但没有消亡,反而迎来新生。
  张槎针织就是禅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和许多专业镇一样,张槎针织产业也曾遭遇困境,如企业大量外迁、生产成本增加、环保压力增大、市场饱和等。面对区域经济转型倒逼,张槎走出一条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之路。
  去年7月,服装企业佰林格都在华南创谷运行。公司董事长助理龙天华介绍,当消费者进入其实体店时,安装在店铺里的高端摄像头会采集每个顾客包括试穿率、成交率、回头率等数据,通过后台软件进行分析后,能够实现对店铺和产品的智能管理。
  越来越多像佰林格都这样的企业,正在禅城的传统产业中涌现。跨界融合“互联网 ”,实现对传统生产营销模式的颠覆,几乎成为他们共同的标签; 走出加工制造的藩篱,向微笑曲线两端进发,已经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
  然而,禅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仍然亟待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汇聚。在平台经济、生态经济时代,从一企到一镇,从一镇到全区,如果没有转型平台的支撑,没有创新生态圈的浇灌,企业的转型,产业的升级,终将后继乏力。
  盛世投资总裁张洋认为,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资本推动,禅城具有较强的工业化产业基础,不缺民间资本,但比起一线城市,还缺乏资本释放的通道,禅城应当结合配套产业的诉求,引入全国甚至全球的资本。
  基于长远谋划,禅城区第四次党代会提出打造特色创新路径,建设创新型区域经济的思路。其中,园区经济战略,重在推进孵化器、创客平台建设,为传统产业打造优质创新载体;“金科产人”融合战略,意在以人为核心,构筑资本、技术、产业融合共生的创新生态。
  特色小镇的建设,正是禅城创新发展路径在镇街的映照。一年来,从祖庙到南庄,从石湾到张槎,但凡提及特色小镇,无不把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耦合视为关键路径。例如,石湾建设的不锈钢创新小镇,即集创业创新、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产业研发等于一体。
  从孵化器到双创园区,再到今天的特色小镇,禅城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平台不断放大,创新融合的生态日趋成熟。

  拥抱大数据打造新经济基础平台

  传统产业的新生,呼唤新能量注入,新平台支撑。面向新经济时代,禅城的布局正在于,以信息化、大数据为主线,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存量、孕育增量,开辟增长源泉,释放经济新动能。
  2016年12月18日,腾讯大数据技术峰会在深圳召开,宣布面向机器学习的第三代高性能计算平台——Angel拟于今年一季度全面开源,激发机器学习领域的更多创新应用与良好生态发展,以通过大数据连接一切可连接的资源。
  行业大佬启示在于:类似传统大工业化年代的石油一样,大数据可以成为新经济时代的核心能源,迎接信息化变革,整合、发掘、运用数据“新能源”,推动其与传统产业跨界融合,催生新经济、新产业,意味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禅城企业已在发力信息化、大数据应用探索。西伍服饰每年投入1000万元,通过数据为顾客“画像”,精准把握市场需求、精准营销,创造零库存的行业奇迹;鸭梨科技等企业瞄准制造业的大数据、云计算市场,实现快速扩张。
  企业与市场的需求,就是政府转型的风向。
  大数据正是禅城信息化变革的方向。在一门式沉淀数据的基础上,去年7月,禅城搭建“一局一中心一公司”体系,构建大数据规划协调、组织和应用政府架构;去年10月,位于禅城的广东福能大数据产业园入选首批省级大数据产业园。
  但禅城不得不正视的现实是:尽管禅城“起个大早”,率先沉淀了庞大的政务服务大数据,但受区域限制,其释放的能量级有待观察;即便大数据应用前景广阔,但其必须通过挖掘、交易,才能产生价值,让大数据变为现实生产力,禅城道阻且长。
  对此,禅城区第四次党代会的表述极为清晰:由政府主导经济发展战略,创造外部条件,与市场广泛合作互动,推动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相互融合、渗透,将成为新经济发展的主要体制特征。
  这意味着,打造新经济基础平台,就是禅城发力大数据的支点,其内在逻辑在于,政府先行,进行大数据战略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市场主体热情,推动大数据企业挖掘应用数据资源、让大数据企业服务于产业、城市,催动企业运用大数据转型。
  禅城的大数据战略仍在继续。这一次,“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让禅城政府和企业一同站到了信息化最新的“同一起跑线上”。
  禅城区公资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禅城将着力成立区块链产业及开发者联盟,以平台化的思维共同开拓区块链技术应用,解决信用弱化和信息安全的问题,实现经济创新中个性化要求与数字化生产线的对接,实现生产与经济模式的创新。
  从大数据分析到区块链应用,从创建广东省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到构建新经济基础平台,禅城一步一个脚印,探索信息时代新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这种探索,也在佛山创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当下,将被寄予更多内涵。
  “信息化时代,政府有责任引导企业更早认识信息化带来的变革,引入信息化的理念、方法、人才进行改造。”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刘东豪接受媒体访谈时说,佛山有19万家制造企业,在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将催生巨大市场需求,这也是禅城经济发展的重要机会。
  可以说,大数据战略,既蕴含禅城实现城市发展动能转换的愿景:如何在空间受限等挑战下,抢占产业变革风口;更是映照打造生产性服务业承载大平台的追求:让大数据与佛山、珠三角庞大的制造业发生化学作用,孕育新产业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