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蔬菜种植能否实现机械化?■打破砂锅 目前,国内粮食作物大多已经实现机械化,而大部分蔬菜生产却仍要手工劳作。如果蔬菜种植业实现机械化,那么蔬菜的产量和价格将会带来可喜的变化。请关注——蔬菜种植能否实现机械化? 广袤的田野上,一台多功能移栽机正进行自动作业,起垄、移栽、覆膜一气呵成。这是笔者近日在北京某蔬菜种植基地看到的场景。“一亩地只需花40—50分钟就能完成整个过程。”中国农业大学吴卫华教授期待地说,如果全国的蔬菜种植都能实现机械化作业,不仅极大地减轻了农民劳作的辛苦,而且能提高种植效率,蔬菜价格也有望降低。 如今在我国,农业种植劳动力缺口十分巨大。“年轻人要么到城里打工,要么从事其他服务业”的现状让很多地方农业都面临用工荒。“如果实现机械化,能让我国尽早地应对用工荒。”吴卫华说。 国内蔬菜机械化很有必要 现在,我国粮食作物的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小麦、水稻、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约91%、55%和56%。在小麦、水稻主产区,耕、种、收等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效率很高。但蔬菜机械化在国内还是空白,生产基本上是靠人力进行。”吴卫华说。 另外,农村劳动力的短缺,也要求尽早实现蔬菜机械化。据了解,目前我国农村实用人才总数超过1000万人,但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农业部一项调查显示,到2020年,我国农村实际需求总量在1800万人以上。据媒体报道,农村劳动力短缺,直接推涨雇工工价;即使出得起工价,在农忙时“还是招不够人手”。 受用工荒和粗放种植方式的影响,一些农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很难推广,劳动生产率很难有效提高。吴卫华介绍,在园艺生产发达的荷兰,一个菜农每年产出1.7万多公斤蔬菜,而现在我国仅有5000公斤。 种菜的劳动强度大、环境差,也让蔬菜种植业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现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男性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少,基本是50岁以上的老人、妇女和儿童。因此,积极发展机械化、现代化蔬菜生产,是当下更加迫切的任务。 “如果实现机械化操作,规范化培植,既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又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不仅解决了产量的问题,还能通过控制农药的使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吴卫华表示。 建立与机械化相应的种植体系 “蔬菜机械化种植很有必要,但要实现起来,仍需转变目前思路,花时间建立与机械化相应的蔬菜种植体系。”吴卫华指出,目前不少引进的机械并不适合中国的情况,需要改进和提高,“不是想怎么种,机械就能满足它,这两者要协调统一”。 以番茄收获为例,美国的番茄可以用机器收获,是因为易掉落,其“果与柄结合得比较弱,用机器摇一摇,果实就哗啦哗啦掉下来了。”但用美国的机械收获国内的番茄,并不奏效。对此,吴卫华表示,事实证明,过去“怎么种植,就怎么给它配机械”的思路并不成功。 “只有种植农艺与机械化作为一个整体,相互密切配合进行研究,才能较快地开发出性能优越、实用、价廉的蔬菜生产机械”,吴卫华说。比如农艺专家,应培育振动易掉落和不易损伤(厚皮)适于机械收获的番茄品种;此外菜垄的宽度、高度和菜苗行株距应有标准化配套。 “一般蔬菜收获作业约占整个作业量的40%,这是另一个研发的重点工序。胡萝卜、马铃薯等根菜类收获机械现在较成熟,国内已有一些产品。但番茄、黄瓜等果菜的采收难度较大。”吴卫华说。 目前,我国一些企业正大力研发推广色拉菜、橄榄菜、大白菜等叶菜类半机械化收获包装车,这种机器可大大减少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价格也较低。由于就地包装,还可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物流运输量和城市垃圾,降低能耗。 蔬菜机械化要求多方协作 目前,大多数种菜大户和企业使用老式日光温室,虽然造价低,但占地面积小不利实现机械化。这个难题虽可以通过建连栋温室解决,但连栋温室造价高,运作费昂贵,具体实施起来还得再研究。 “实现蔬菜机械化的重要条件是种植规模化、专业化。如发达国家露地种植面积一般在200亩以上,连栋温室在30亩以上。土地成片后,才能提高机械化耕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一块地或一座温室,只种植一种蔬菜,进行专业化生产,这样农民容易掌握生产技术,作物易于管理,环境也容易控制,可大大降低蔬菜生产成本”。吴卫华说。 虽然我国蔬菜总产量很高,2011年达6.79亿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9%,但由于蔬菜单产很低。如我国日光温室种植的番茄,一般每平方米约产10余公斤,而荷兰、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连栋温室则在50公斤以上。加上我国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迅速增加,导致蔬菜价格居高不下。“如何减少蔬菜耕种面积和用工、提高单位产量,以在较少的总耕地面积和使用较少的人工下,让单位面积土地产出更多的蔬菜,蔬菜种植机械化、现代化是唯一的解决途径”,吴卫华说。 如何加快蔬菜种植机械化、现代化的发展呢?他指出,“一方面需要政府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成立农机合作社,进行代耕代收,提高蔬菜机械的使用率,减少蔬菜种植户的投资负担。” 早前有媒体报道,上海早在2010年就成立了一家农机合作社。该合作社里有明确的服务费用价格表、农机生产管理制度和合作社成员守则,采用“农机手 合作社 农场”的模式,吸收农机手加入,在农忙时节合作社统一调配农机手,为农场提供服务。这种模式正好顺应了农场规模化经营的需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