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高层次金融人才支持项目实施办法(修订)》印发 过去三年发放人才补贴资金近9000万元 高层次金融人才需“内外”兼备
随着一批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金融人才的引入, 广州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得到了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南方日报 摄 为引进、集聚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金融人才,从而对广州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广州市金融工作局日前印发《广州高层次金融人才支持项目实施办法(修订)》(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三年。 自2015年《广州市高层次金融人才支持项目实施办法》出台至今,该项实施办法已进行了两次修订。笔者对比新旧版本发现,本次《办法》重点支持的人才类别新增了“金融柔性引进人才”项目,将根据其在穗工作时间给予相应的资金补贴。同时,《办法》对于人才评价标准、补贴资金额度和发放办法都进行了修改和明确。 广州市金融工作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三年来,广州共评选出高层次金融人才767人,补贴人才资金共计8967万元,实施办法的不断优化是为了最大化发挥人才专项政策的激励效应。 评价标准中新增“全球视野”“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等字眼 本次《办法》指出,“广州高层次金融人才支持项目”重点支持四类人才:包括金融领军人才、金融高级管理人才、金融高级专业人才和金融柔性引进人才,并且分别对每类人才的申报标准进行了阐释。 其中,对于金融领军人才的要求,较往年新增了“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要求。金融高级管理人才的评价标准增加“对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这里指的贡献包括了人才所领导的机构对广州重大项目建设、创新创业项目的资金支持和融资成效、积极开展金融特色业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等。 《2018年广州高层次金融人才目录及评定标准》(以下简称《目录》)作为《办法》的附件同步发布。笔者对比2018年与2017年的《目录》发现,今年人才大类分为4个,其中金融高级专业人才分类进行了调整,细分成为40个人才子类,较去年39类增加了1类,包括减少了“互联网金融业务”子类,合并了部分子类,增加“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发展人才”“金融科技人才”子类。 前述负责人介绍,金融高级专业人才须从事金融要素市场交易、离岸金融、人力资源管理、航运金融、股权投资(VC、PE)、并购投资、保险精算、绿色金融、小额贷款、知识产权融资、金融研究等广州金融市场亟需的业务,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工作业绩突出。例如,新增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主要是因为这类人才对于发掘、引进、培养机构所需人员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作为修订后新增的人才大类,金融柔性引进人才的评定标准更为严格。要求申报者拥有博士学位并且在国外知名金融机构连续工作10年及以上,或者拥有硕士学位并且在国外知名金融机构连续工作15年及以上。申报者还须与广州金融机构签订服务协议,能协助广州的金融机构开展战略研究、经营管理、风险控制、产品研发、资产管理、金融科技、国际业务等工作。 对于为何增加“柔性引进”一类,前述负责人解释,这是因为广州市委组织部于2017年底印发的《广州市高层次人才认定方案》,包括广州市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方案和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方案均有对柔性人才的补助措施。 此外,广州市金融工作局结合过去三年人才工作开展情况,对人才评选流程作出优化,使其更严谨、科学、合理。例如,评审程序将信用记录核查放在专家评审之前,有效减少了一些审定流程重复的问题。 明确入选人才及其配偶、子女可安排专项入户指标 《办法》中对于经评定的高层次金融人才列出了多种支持政策,包括资金补贴、优先参加学习培训活动、安排专项入户指标、支持参选国家及省市重大人才工程等。 在资金补贴方面,对现有的领军、管理、专业人才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10万元补贴;对引进的领军、管理、专业人才分别给予100万元,30万元,20万元补贴,补贴资金分三年按40%、30%、30%比例发放。对柔性引进人才将按照其在广州工作时间给予相应的资金补贴,每年在穗累计工作2个月,一次性给予资金补贴10万元;累计工作6个月,一次性给予资金补贴20万元。 “三年来,金融业高管获评的比例在逐步提升。”前述负责人根据数据总结得出,2015年,共评出高层次金融人才218名,共补贴资金1735万元,其中管理人才60名,补贴资金占总额的43%。2016年经修订之后,共评出高层次金融人才220名,共补贴资金2940万元,其中管理人才64名,补贴资金占比44%。2017年,共评出高层次人才329名,共补贴资金4292万元,其中管理人才112人,补贴资金占比55%。 《办法》强调,当年获评的高层次金融人才原则上不能连续两年重复申报,有突出贡献的除外。此举将扩大其他高管及高级专业人才的补贴范围。 在严格排重之外,《办法》明确指出该项补贴为税前收入,获评人才需自行按照相关要求办理缴税业务。金融柔性引进人才的补贴基本能覆盖往返机票、住宿等成本。 对比2016年修订版,《办法》对于人才落户广州的支持更进一步。获评的人才如有意落户广州,本人及其配偶、子女从“可优先办理落户手续”修改为“安排专项入户指标”。而暂无落户意向的上述人才,可申领“人才绿卡”,在购房、购车、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广州市民待遇。 人才支持政策除了资金补贴外,还会由广州高层次金融人才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向入选者颁发证书。据部分机构反馈,获评人员非常重视该证书代表的荣誉。获评人才的支持政策有效期是一年,但是证书是终身有效。 声音 2017年广州高层次金融人才、创兴银行广州分行行长蔡思杨: 广州亟需领军型高层次金融人才 2014年2月14日,越秀集团正式收购香港创兴银行。创兴银行从原来的传统家族式银行转变为一家国资控股的外资商业银行。经过战略规划,创兴银行确立了打造“具有跨境特色的综合性商业银行”的发展愿景,包括响应国家规划发展需要,成立大湾区政策及业务研究办公室,积极构建大湾区产品体系。 在越秀集团的支持下,创兴银行加快了境内的机构建设,至今已形成广州、深圳、汕头分行和天河、南沙、佛山、横琴支行的网点布局。截至2018年6月末,创兴银行内地总资产比2013年增长7.4倍;贷款余额比2013年增长17.2倍,存款余额比2013年增长75.5倍;不良贷款率为零。 金融产业的人才政策和配套服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城市差异化竞争力的软实力体现。广州这项高层次人才奖励对金融人才是一个非常正向的激励。随着金融业发展,广州非常需要具有领军能力和能参与顶层架构设计的高层次金融人才。政府层面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最近这些年,我们欣喜地看到广州市在金融业方面的投入和重视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如承办2017年全球财富论坛、举办2018年广州金融世界湾区推介会等。这些都提升了广州的金融地位,擦亮了广州的金融品牌,为吸引高端金融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很高兴自己能身处其中并见证广州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作为金融企业,我们也将一如既往与政府做好积极配合,用好政策,完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逐步建立对金融职业经理人的长效激励机制,通过“文化留人、事业留人、收入留人”。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当下的国内金融市场中,中资、外资银行都要适应经济的新常态和政策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和提供金融服务。在我们看来,银行业有几个变化趋势应该把握:一是银行要解决资金脱实向虚的问题,同时更多地发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二是要配合国家要求积极整治各种乱象,也相应降低自身的发展风险;三是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出台,积极推动跨境业务创新;四是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技术来提供金融服务。 2017年广州高层次金融人才、广州银行副行长黄程亮: 希望奖励政策继续扩大覆盖面 2016年,广州银行提出了“二次转型”战略。去年改革落地实施,经过一年多运行改革成效逐步显现。截至今年9月末,广州银行总资产超过4800亿元,存款余额近3000亿元,贷款余额超过2200亿元,净利润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 为了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我们积极贯彻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中央政策导向,持续加大交通运输、港口等重大基础设施、重点工程等实体经济领域的信贷投放规模。其中,包括参与了大湾区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等重点项目,以及为南沙客运港邮轮母港建设项目、广珠铁路项目、广中江高速公路项目等提供支持。此外,我们还设立了“科技金融中心”、绿色金融事业部和推出针对租赁住房项目的产品。 金融业是典型的人才密集型行业,高端人才对推动行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显得更为直接。自《广州市高层次金融人才支持项目实施办法(试行)》推出以来,这项人才奖励是广州爱才的诚意,也是发展的良方。从个人感受来看,这项政策增强了广州市对高层次金融人才的吸引力,引进人才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经验做法、活跃的创新意识,进而有效增强了广州市金融竞争力。 作为2017年的入选者之一,我也希望这项奖励政策继续扩大覆盖面,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同时也可借鉴其他城市的优秀经验,建立优秀应届毕业生落户的绿色通道,并在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相应优惠。 “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我国经济最热门的关键词之一,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从战略规划进入全速落实阶段。广东具备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和扎实制造业基础,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我们期待广州积极发挥中心城市作用,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产融密切合作等系列举措,努力打造成为大湾区产融对接以及金融加科技集成优势的典范。 我们希望粤港澳金融市场协同发展以扩大双向开放为基础,促进扩大金融对外开放面向港澳先行先试,推动粤港澳金融机构相互进驻,丰富三地金融机构体系,促进市场联动,提升大湾区内人才、资源等要素流动力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专访 广州市金融工作局局长邱亿通: 持续优化高层次金融人才支持项目 打造广州金融新名片 自2015年《广州市高层次金融人才支持项目实施办法》出台至今,该项实施办法已进行了两次修订。每一条细则变化的背后,是广州在完善金融人才发展环境之路上的持续探索。 日前,广州市金融工作局局长邱亿通在接受专访时表示,该局还将不断地拓宽项目支持对象、提高评审程序和评价标准科学性、提升奖励含金量、打造人才交流合作平台等多个方向,持续优化高层次金融人才支持项目,希望将该项目打造成为广州金融的一张名片。 南方日报:《办法》已经经过了两轮修订,在此基础上广州市金融工作局还会在哪些方面持续优化? 邱亿通:近年来,广州积极提升金融政策的竞争力与金融国际化水平,打造现代金融服务体系,这些都离不开产业、人才、项目等高端资源要素的集聚。 “人才是第一资源”。广州高层次金融人才支持项目实施三年以来,影响越来越大,效果越来越好,我们希望将高层次金融人才支持项目打造成为广州金融的一张名片。 经过了第二次修订,支持政策有了许多新的变化。比如《办法》新提出要瞄准引进、集聚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金融人才,为广州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不断地拓宽支持对象、提高评审程序和评价标准科学性、提升奖励含金量、打造人才交流合作平台等多个方向去持续优化这个项目,提升对高层次金融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此外,市金融工作局还在筹备成立广州金融人才协会,初步已征集了70多名金融从业人员的参加意向。这个协会将搭建起本地和境内外金融人才间的交流合作平台,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并引领广州金融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社会形象。这对会员而言,多了一个“家”,更方便与金融同行交流合作;对政府而言,有了听取金融人才声音的新渠道。 南方日报:目前广州金融人才优势集中在哪些领域,又有哪些短板亟待补上? 邱亿通: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而金融人才特别是高层次金融人才,在推动金融发展、落实金融制度方面发挥的作用尤为明显。 一方面,金融是知识高度密集的服务业,金融人才是推动金融资源配置、资金有效融通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实践者和承担者,各类金融业务的运行归根到底都离不开金融人才的组织和参与。另一方面,金融创新离不开金融人才。金融人才也是一个国家和城市金融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因此,高层次金融人才在提升城市金融资源配置能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广州金融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与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统金融人才多,创新型金融人才少。相对来说,广州的金融人才多集中在银行、保险等传统领域,在资本市场、风投创投、新兴金融等领域人才较少。二是金融专业人才多,领军型金融人才少。目前全市金融从业人员约15万人,但法人金融机构少,对金融人才特别是高端金融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同时管理人才占比也较少。三是本土型金融人才多,具有国际视野的金融人才少。从业人员较多的是就读于国内高校,也一直在国内工作,具有国际学习和工作经验的金融人才较少。 所以,在实施高层次金融人才支持项目之外,广州也在加大有助于人才对外交流、培养国际视野的软硬件建设。例如,我们目前正在推进成立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广州基地、国际金融论坛学院、粤港澳大湾区(广州)金融研究院、亚洲金融协会智库等,研究组建广州金融智库联盟。 南方日报:广州如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人才的流动,进而实现本土金融市场的发展? 邱亿通: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汇聚着各个领域的高层次金融人才,广州金融业一直是积极地全面加强与香港金融人才的交流合作。《办法》中新增的柔性引进人才一类,其实正是为了重点吸引港澳地区的高端金融人才更多地关注广州金融业的合作机会。在广州工作两个月以上,就可以参评柔性引进类人才。 对于香港金融人才来讲,广州的金融业发展成长性强、空间大。第24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发布会不久前在广州举行,广州在这个指数体系中的最新排名也大幅上升至第19位。这足以说明广州金融的发展潜力很大。粤港澳大湾区的连通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会逐步减少香港人才对于穗港两地之间的距离感。 近年来,广州高度重视金融业发展和金融人才集聚,出台多项金融人才扶持政策。目前广州正在研究推进在自贸片区工作的港澳金融专业人士通过培训测试的方式申请获得内地从业资格,积极吸引港澳金融专业人士来穗发展,营造了广州金融业识才、爱才、育才、用才的良好环境。 下一步,我们还将加大对境外高层次金融人才的引进力度,每年至少举办一场境外金融人才培训班。同时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教育和认证机构,为金融从业人员获取执业资格提供便利条件,为获得CFA等国际金融认证的人才提供奖励政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