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未来已来:2025年中国AI产业的创新与变革2024年,智能科技与产业融合取得了显著进展。年初,生成式语言大模型ChatGPT引发热潮,2月,视频大模型Sora的一分钟展示震撼全球。随后,各类人工智能(AI)应用层出不穷,从抖音的豆包到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创新产品不断涌现。这一系列发展预示着AI技术的全面渗透。
知识变革与教育创新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引发了人类知识体系的深刻变革。专业知识的定义和内涵正在改变,影响社会各行各业。曾经需要课堂传授的专业知识,未来可能成为人人皆需掌握的科学素养和科技常识。美国亚利桑那州已推出由AI教授课程的学校,体现了教育模式的创新。
AI概念的演进
AI的概念也在不断演进。传统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已成为“旧AI”。2024年被视为代理式人工智能(AI Agents)的元年,这类AI能够通过设计的流程或工具,自主解决复杂的多步骤问题。大模型推动了AI向代理式人工智能的转变,但这一阶段也将迅速成为过去。未来,AI将发展为自主式人工智能(Autonomous Intelligence),融合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等物理和数字机器人,形成“新AI”。我国正在兴起的低空经济及生态产业,将为“新AI”提供广阔的应用场景。
混合式平行智能与知识自动化
“老、旧、新”AI的协同作用,将构建混合式平行智能,推动知识自动化产业的发展。这与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上,人工智能之父约翰·麦卡锡教授提出的自动化人工智能(Automation of Intelligence)理念相呼应。新AI技术将使诺贝尔奖得主赫伯特·西蒙教授所认为的“无法传递、难以制造、不可能成为社会商品”的信用力与注意力,转化为智业社会中可大规模生产和流通的基础性新商品。这将创新商品范畴,扩大经济空间,提升效率,实现智能经济的边际效用递增,推动世界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智慧之道。
就业形态的转变
新AI对就业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短期内,应规范发展提示工程师(Prompt Engineer)、对齐工程师(Alignment Engineer)、引导工程师(Prescription Engineer)等新兴职业。长期来看,新AI将升级人类的就业方式,不仅不会导致更多人失业,反而会创造更多、更好、更可持续的新工作岗位。当前的快递员、直播销售等职业,已初步体现了新工种的形态,表明新AI不会导致大规模失业。
技术治理与全球合作
我们需要正视新技术发展的历史潮流,积极应对变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言,人类的命运不应由算法的“黑箱”决定。对于特定问题和领域,可解释的AI是必然追求;但对于通用智能,智能本质上相对于人类认知能力是不可解释的。因此,AI和智能科技的治理变得极其重要,必须由人类主导,这将催生新的社会形态与生态。欧盟已在这方面走在前列,2024年8月实施的人工智能法值得我们关注与研究。
中国AI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全球AI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表明,自2025年起,AI将从三个方向加速发展。首先,数字人智能技术将深入各学科,推动代理式人工智能向数字人、机器人、生物人一体化的跨越性突破,并得到广泛应用。其次,自主智能团体技术的突破,将使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数字人公司或组织,极大扩展个人能力与执行力。最后,借助区块链智能、智能合约、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等新兴技术,AI治理将实现技术化并广泛应用。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AI科技及产业前景广阔,新型生产力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我们必须正视与国际前沿AI技术和产业的差距,积极调整思维方式,实事求是,在迎头赶上的同时,加大基础科研的支持力度。对于AI基础研究而言,由于算力和规模效应的影响,除了少数机构,大多数科研人员已难以获得一线参与实战的机会,这已成为全球性问题。这一现象虽是短暂的,但极为关键,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的国家,必须认真应对。重视各种科学智能方法,有效利用并充分发挥可持续能源的优势,打通“小知识、大数据、深智能”的数据化、产业化道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加快行动。 目前,AI发展的国际形势和产业现状表明,技术突破的机会依然存在,技术迭代难以被个别国家或企业垄断。无论是算法还是算力,中国都有能力达到并取得领先水平,特别是我们拥有巨大的科技人力和绿色能源优势。当然,我们需要尊重规律,避免投机,进行长远规划,开辟新路径,做好自己的事,坚持全球化合作,造福全人类。 |
更多>>推荐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