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是一条什么链?

 
日期:2023-04-12 16:32   点击数:1400   来源:南方+   共有条评论
分享到
 

如何在地下700米的深处搭建重达两万吨的中微子探测器?在江门开平金鸡镇、赤水镇一带的打石山,这样一座巨大的实验装置正在建设当中。

建设中的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刘悦湘 摄

建设中的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刘悦湘 摄

作为广东在建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建成后,将引领我国向粒子物理学研究的最前沿迈进。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强调,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当前,广东正在加快构建覆盖“基础研究 技术攻关 成果转化 科技金融 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为开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提供科技支撑。

打造科技创新的“王牌军”

第133届广交会开幕在即,不久前,鹏城实验室依托“鹏城靶场”,对广交会系统平台网站、数据库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安全测试,以保障其在展会期间平稳顺畅运行。

“鹏城靶场”是鹏城实验室牵头研发的大规模网络仿真验证平台,此外,鹏城实验室还打造了被誉为深圳城市“聪明大脑”的超级计算机“鹏城云脑”,这些无不是“国之重器”。

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广东持续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建设,着重加快构建高水平多层次的实验室体系。

不久前,由广州实验室牵头组织研制的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物来瑞特韦片获批附条件上市。

广州实验室由钟南山院士领衔,目标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防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和原始创新策源地。

除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外,广东还建设了一批省实验室,如生物岛实验室、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季华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湛江湾实验室等,日渐成为支撑所在地市科创与产业的重要力量。

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南方日报记者 鲁力 摄

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南方日报记者 鲁力 摄

从“国家队”到“省队”,广东打造科技创新的“王牌军”。

与各级各类实验室形成呼应的,是布局在各市的大科学装置。

在东莞,中国散裂中子源毗邻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建成运行以来,已取得一批代表性成果。

“截至目前,中科院共在广东布局建设7个大科学装置。”中科院广州分院分党组书记、院长陈广浩说:“有了大科学装置,才有可能在基础研究方面站在世界前沿,相信未来将有一系列重大的原创性成果在大湾区产生。

“蹚”出成果转化的高效路径

“从研发成果到转化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谈起科研与创业之路,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颇有感触地说。

周成虎团队创办的代表企业中科云图,如今已发展为全国领先的低空无人机遥感网运营商。

成果转化是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一线的关键,是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上的关键一环。

如何打破科研与市场之间的“信息壁垒”,让成果与产业需求更匹配?广东从创新链、生态链两端做文章,聚焦经济主战场,大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全面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目前已认定超过250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在广州黄埔,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发的防腐蚀涂料及系列技术国内领先。院长韩恩厚透露,相关技术已应用于港珠澳大桥、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等,为项目高质量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广州国际生物岛。南方日报记者 梁钜聪 摄

广州国际生物岛。南方日报记者 梁钜聪 摄

另一方面,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强生物医药与健康、激光与增材制造等产业集群培育工作,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去年12月10日,《2022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出炉,广东连续6年排名全国第一,其中“企业创新”这一关键指标遥遥领先。

2022年广东高新技术企业存量预计超6.9万家、同比增长超15%,连续7年居全国首位。专家表示,广东产业基础雄厚,创新企业“家底”殷实,企业对技术的需求十分迫切,为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擦亮引才育才的“金字招牌”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

为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来粤,广东再出“实招”:

4月7日,《广东省人才优粤卡实施办法》公布,战略科学家、卓越工程师以及在国家级创新载体及科技研发领域工作的关键技术专家等,成为新增的服务对象。

事实上,广东和粤港澳大湾区对高端创新人才的吸引力正不断增强:

去年11月,结构生物学家颜宁在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宣布,将全职回国参与创建深圳医学科学院;

颜宁在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发表演讲。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颜宁在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发表演讲。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就在颜宁宣布回国前不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世界著名数学大师埃菲·杰曼诺夫也宣布加入南方科技大学,担任全职讲席教授。

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广东着力营造“近悦远来,拴心留人”的发展环境。

集聚人才,广东有科技基础设施的“硬核支撑”:以中国散裂中子源为例,自启动建设至今,这里培养和汇聚了一支500多人的科研和工程人才队伍。

在“软环境”上,广东惜才爱才,为科研人员“松绑”,探索实施“揭榜挂帅”“赛马制”“首席科学家负责制”等,支持科技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截至2022年,全职在粤工作两院院士达135人,研发人员数量达130万人。

广东引才的力度还将继续加大:4月15日至16日,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将在深圳召开;广东还将继续举办大湾区科学论坛,汇聚一批顶尖科学家,探讨科技发展的前沿问题。

展望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广东将抓住时代机遇,携手港澳链接全球高端创新人才,让创新活力在大湾区尽情迸发。

【案例】

对话深圳“科学家 创业者”钟超

三年前,曾在纽约湾区攻读博士学位的钟超选择了粤港澳大湾区,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深圳先进院”)继续科研工作的同时,也成为一名创业者,与大学同学在光明科学城首创的“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创办了一家生物科技企业。

如今,钟超担任深圳先进院合成所材料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得益于大湾区持续完善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一方面,他带领团队完成的研究成果不时登上顶级刊物;另一方面,公司稳定发展,先后完成三轮融资,研发的贻贝蛋白和热稳定性纤连蛋白等产品今年初已上市销售。

南方 :什么是“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这种模式如何实现从科研到企业的良性发展?

钟超:顾名思义,“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就是楼上从事“从0到1”的研究、楼下企业孵化聚集的模式。

以我们创办的柏垠生物为例,2021年7月企业入驻综合体,课题组的实验室在7楼,主要从事“从0到1”的发现,公司办公在5楼,专注“从1到N”的转换,两个团队独立运作,但科研团队和创业团队可以经常“碰撞”,从研发到产业的时间大大缩短。

公司成立以来取得快速发展,2022年8月从综合体“毕业”,搬到了约20分钟车程外的合成生物产业园,并设立了中试车间。今年1月,公司完成了超亿元Pre-A轮融资。

虽然公司地址改变了,但楼上创新、楼下创业的宗旨并未改变。柏垠生物与深圳先进院联合成立“材料合成生物学产业成果转化中心”以来,一方面公司可以共享昂贵的大型仪器资源,另一方面一些有商业前景的专利可转让给公司进行商业化。

南方 :从科学家、企业家的双重身份来看,对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有怎样的认识?

钟超:做科学研究和创业虽然都强调创新,但侧重点不同,需要的人才技能也不同。企业更强调创新型技术能否落地,要更多考虑市场需求、成本、客户等。

比如柏垠生物的快速发展,就得益于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综合体的对面就是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不少学生前来实习。有的学生对创业跃跃欲试,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科学家 创业者”,成果转化的堵点越来越少。

光明科学城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先行启动区和核心承载区,今年,深圳先进院作为牵头单位建设的全球首个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将部分投入使用,它不仅服务科研,也会服务产业,让研究事半功倍,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尤其是时间成本。

大湾区拥有良好的创新土壤,对初创企业有多方位的保障,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对企业发展充满信心。

建设中的光明科学城。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建设中的光明科学城。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路线图】

2022年12月8日

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2023年1月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聚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月28日

省政府印发《广东省激发企业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出台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若干措施,优化企业创新生态。

3月18日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深入推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与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若干措施》印发,促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与大型科研仪器面向社会开放共享,进一步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

3月28日

省政府印发《广东省人才优粤卡实施办法》,在服务对象上聚焦国家战略所需高层次人才群体,并加大对本土中青年人才扶持。

【记者】卞德龙 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