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禅城区经济运行分析2017年,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大环境下,全区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布署,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稳妥应对风险挑战,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201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50.56亿元,增长8.0%,增速同比加快0.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7.5%的增长水平。从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0.42亿元,下降32.0%;第二产业增加值771.14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979.01亿元,增长9.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0:44.1:55.9,三产比重比去年提升2.8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从季度走势看,增速总体快于上年,季度GDP增长处于8.0~8.3%区间,优于2016年的7.9~8.1%。 (一)从生产端看,工业经济整体形势平稳,三产提速引领经济优质发展 1、工业保持平稳发展 2017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797.11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33.63亿元,增长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683.01亿元,增长6.0%。工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重工业支撑作用显著。全年规模以上重工业完成产值1705.53亿元,占全部产值的64.8%,增长5.3%,高于轻工业增速2.1个百分点。轻工业完成产值928.10亿元,增长3.2%;二是民营工业继续领跑其他工业类型,是推动工业增长的主导力量。全年民营工业完成产值1876.39亿元,增长4.8%,增幅比全区工业高0.4个百分点,分别快于“三资”工业和国有工业0.8和1.3个百分点。三是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呈现结构性增长,分别实现产值854.81亿元和253.60亿元,增长12.4%和15.0%;高技术制造业增速高于传统产业工业总产值9.5个百分点。其中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势喜人,增长30.1%;其次是电子器件制造业,增长27.2%。四是支柱行业发挥引领聚集效应,推动工业稳步增长。在规上29个工业行业中,共有15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幅最大,增长30.5%;医药制造业、家具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速均超20%。 2、第三产业有效发挥经济增长支撑动力 2017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979.01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高于GDP1.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从趋势看,今年以来第三产业增加值一季度增长9.6%,上半年增长9.9%,前三季度增长9.6%,保持健康稳定的增长态势,占GDP的比重由2016年的53.1%提升至55.9%。其他服务业增加值突破400亿元,比重占三产增加值达41.9%,增长12.9%,增速处于各行业中的领跑位置;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3.5%,对三产贡献率达36.3%,拉动三产增长3.6个百分点,成为三产发展的有力推手。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势平稳,同比增长9.6%;其中批发业和零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6%和5.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增加值增长步伐加快,增长9.1%。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速稳缓,增长8.3%。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分别增长4.8%和3.7%,保持平稳增长。 (二)从需求端看,投资发展平缓,消费繁荣活跃,外贸增长步伐有所放缓 1、投资增势总体平稳 在佛山地铁二号线、佛江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的拉动下,2017年全区投资规模为706.47亿元,突破7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7.7%,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5.5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03.14亿元,同比增长28.7%,其中工业技改投资表现抢眼,完成61.40亿元,增长56.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03.34亿元,增长16.1%,二产增速快于三产12.6个百分点。分类型看,基建投资295.57亿元,增长37.3%,增速比上年同期大幅提升了50.3个百分点,是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更新改造投资74.74亿元,增长35.6%,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36.17亿元,增长2.0%,增速在房地产市场受限购、限价政策双重重压下扭负为正,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提供有力的支撑。 2、消费品市场保持活力 2017年我区消费品市场欣欣向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31.09亿元,增长11.2%,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从举办首届高铁经济带旅游博览会、“佛山(禅城)陶瓷设计艺术周”再到持续打造“岭南年俗欢乐节”等一系列活动的牵引下,我区深入挖掘消费增长新潜力,着力促进文商旅与产业融合,积极开拓消费市场。商品零售实现780.18亿元,增长11.5%,对全区社零增长的贡献率高达96.1%;餐饮收入实现50.91亿元,增长6.9%。 3、外贸趋于稳定,利用外资方面持续低温 截至12月,全区进出口总值863.3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比去年同期高7.7个百分点。在8月1日起旅游购物出口全面停止的巨大压力下,我区积极调整外贸结构,使剔除黄金首饰粗加工、旅游购物出口和市场采购出口后的常规出口规模仍然保持着较好的运行态势,1-12月出口完成683.7亿元,稍降1.9%;进口完成179.7亿元,增长20.6%。到12月止实现贸易顺差504.0亿元,较去年(548.4亿元)缩小44.4亿元。 在利用外资方面,对外受宏观政治和经济形势影响,对内受产业结构调整、投资环境竞争力等客观因素制约,我区当前外资吸引力相对不足,利用外资仍然处于低温状态。1-12月全区合同外商投资实现1.35亿美元,同比下降69.3%;实际利用外资实现1.61亿美元,下降35.8%,降幅较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收窄13.8、11.9和16.2个百分点。 (三)从经济运行质量看,财税金融稳缓发展,物价指数适度上扬,企业效益良好 1、财税增长稳健 1-12月,按可比口径,全区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按考核口径)105.80亿元,增长11.0%。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4.18亿元,增长31.2%。1-12月,实现税收总额235.29亿元,增长10.9%,增速较去年上升10.7个百分点。其中,国税151.49亿元,增长23.2%,同比增速从3月起缓降,但仍保持双位数运行,成为税收总额增长的重要支撑;地税83.81亿元,下降6.1%,降幅比上半年和前三季度收窄10.2和2.4个百分点。 2、金融稳中趋缓 2017年国家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继续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我区金融增长稳中趋缓。12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586.32亿元,与去年持平。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527.46亿元,增长2.6%。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530.97亿元,增长11.2%,增速较去年下降2.2个百分点。 3、居民消费价格当月同比小幅上扬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同比上升2.0%。12月当月价格总指数与上月持平,同比上升1.6%。与去年同月相比,服务价格指数上涨2.8%,工业品价格指数上升1.7%,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0.9%;构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八大类,商品价格呈“七升一降”。其中,医疗保健类涨幅最大,为14.5%;衣着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分别上涨4.4%和2.2%;其他用品和服务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上涨1.8%和1.5%;交通和通信类、食品烟酒类分别上涨0.5%和0.1%;居住类下降0.4%。 4、工业企业效益良好,亏损面有所收窄 1-11月,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01.0%,同比上升6.0个百分点。利税总额和利润总额分别实现202.14亿元和110.71亿元,同比微降0.1%和0.9%。全区共58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企业29家,亏损面为4.9%,比去年同期收窄0.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54亿元,同比下降38.2%。 二、经济运行需关注的方面 2017年全区经济继续保持稳健运行的良好态势,但一些影响经济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需重点关注和深入研究。 1、工业发展呈现中低速运行态势 纵观工业增长的全年发展趋势,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前三季度略有提升,增长7.0%,然后呈回落态势,全年增长6.0%,增速均在7.2%以下的区间徘徊,呈现中低速运行态势。从先行指标看,工业用电量全年增长5.5%,比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下降0.1和0.3个百分点,可见企业用电需求不足,增长动力减弱。由于内外需求不足的问题未能在短期内得到有效缓解,预计2018年工业整体增速将进一步放缓,传统产业面临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但随着“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 ”行动计划等战略的加快推进,以及小微企业扶持、技术改造等政策措施的不断推出与落实,我区工业增速有望逐步企稳,严峻形势将得到部分缓解。 2、外贸外资仍压力重重 2017年,全球经济复苏,国内进出口势头回稳向好,全区进出口扭转了去年负增长的局面,同比增长2.0%,比上年加快7.7个百分点;进口更是表现强劲,在今年2月时同比增速达到了48.8%的峰值并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但出口表现相对较弱,增长较为依赖旅游购物出口拉动,受8月1日起旅游购物出口全面停止的影响,出口增速大幅回落,由正转负,截至12月同比增速下降1.9%,显示在外贸结构上未达至理想。预测2018年,一方面在人民币升值加快,将对经济和出口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全球制造业竞争激烈程度的上升,也会对我区进出口造成影响。一方面是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凭借劳动力、土地等低成本优势,推动中低端制造业发展,对传统优势产品形成竞争。另一方面,发达经济体实施“经济再平衡、再工业化”政策,促进部分中高端制造业回流,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再加上受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和贸易保护主义回归影响,出口增速会受到制约。而进口方面受价格因素,货币政策的回归稳健,固定资产投资适度放缓,加之高基数效应,进口增速预期将低于2017年。 在利用外资方面,合同外商投资、实际外商投资处于负增长的深水区运行,加上世界经济和跨国投资虽有回暖迹象,但增长缓慢,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2018年吸收外资在内部和外部均面临较大压力。 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前景欠佳 2017年3月新建商品房限购继续加码,2017年6月执行二手房限购政策,禅城区全区均属于限购区域,这样的限购政策使房地产开发商对在我区投资顾虑重重。此外,房贷政策也在不断收紧,导致房地产投资者信心在短期内难以恢复。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由2月的增长74.7%急速下滑到7月的增长6.9%,8月后甚至连续四个月出现了负增长,虽然12月增速终于实现由负转正,同比增长2.0%,但在如此严峻的政策形势下,预计2018年房地产开发商会偏向保守,对投资开建时机与入市时间保持谨慎,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难以出现较为积极的变化。 三、对策及建议 十八大以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三去一降一补”扎实推进,我区要攻坚克难,继续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塑优势的各项工作,在新时代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向好发展的新局面。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做精二产。推进“互联网 智能制造”与工业的融合创新,加大新材料、冶金、新能源产品等工业技术改造力度,狠抓节能减排,有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传统工业向中高端迈进,新兴工业向规模化发展,努力构建“质效双优”的产业格局。二是做强三产。将发展三产摆在重要位置,在巩固传统服务业的同时,推动现代服务业优化提升,力争为全区服务业发展多作贡献;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在禅城形成集群,打造季华商务带、禅西大道产业发展轴、奇槎片区、智慧新城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二)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培养新动能 抓住佛山市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契机,让创新驱动“八大抓手”成为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推手。一是激活市场创新动力,构建多层次的企业创新载体,推动科技产业园区扩容提质,打造多功能的产业创新平台,通过设立“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扶持资金”,加快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促进企业研发机构建立,构筑多模式的大众创新空间;加大企业技改扶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助力企业技术改造。二是不断优化招商稳商系列政策,着重点放在智能、节能、生命健康等产业,积极引入我区重点发展的优质项目;拓展招商空间,加大对外资企业的对接力度,提升辖区外资利用水平;充分利用广深溢出的创新资源,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和项目,汇集区镇(街)村三级力量,在科力远CHS项目等龙头项目的牵引下不断做大做强。三是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持续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和专利保险示范区建设,协助推动中国(佛山)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投入运营,以陶瓷、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着力点,鼓励“产学研投”活动广泛开展。 (三)大力推动城市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载体 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深入进行,城市建设的作用和地位已越来越突出,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对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正发挥着积极而深刻的影响。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综合交通体系,增强城市辐射力;积极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继续优化“三纵三横”的公交骨干线网,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二是建设文化导向型城市,深化“品味禅城”建设行动,当好岭南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人。积极创建岭南文化品牌示范区,保留活化岭南特色风貌和历史文脉,依托保护祖庙东华里、南风古灶等八大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文旅热点;用好非遗保护政策,建设粤剧、醒狮、陶艺等非遗展示中心,推动非遗文化从“活起来”逐步“火起来”;丰富城市文化生活,开展“岭南文脉,品味禅城”系列活动,推广普及“行通济”“北帝诞”“秋色”等古风民俗节庆;以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带动,不断完善现有景区并推动岭南民宿、现代农业园等新业态的发展,进一步组织开展岭南文化游、武术寻根游、博物馆文化体验游、工业旅游、古村水乡休闲游等活动,彰显禅城特色。 |
更多>>推荐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