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型研发机构迎着改革跑 直面市场需求

 
日期:2015-08-05 15:53   点击数:1825   来源:人民日报   共有条评论
分享到
 

  从一个大学生的小发明到全球销售的产品,这中间需要多长时间?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给出的答案是3年。

  一位学生的发明,由该院集结团队攻关;一家东莞民营企业出资500万元,共组易步机器人公司。仅用3年进入量产,“易步车”至今已形成3亿元以上产值。

  快速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便捷对接资本与市场,这是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展示的创新能力与优势。华科大的这个科研机构乍看像个“三无产品”:无级别、无编制、无运行经费,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国军告诉记者,它又是“三有产品”:有政府支持、有市场化机制、有盈利能力。他们深耕东莞7年,通过自主研发成果转化创办了20多家企业,孵化80余家企业,同时为4000多家本地企业自主研发了十几类、几十个系列的行业关键设备。

  近几年,新型科研机构如雨后春笋在广东涌现。全省被认定为新型研发机构的已达126家,其中75%由国内各院校与地方政府共建。学校院所投入技术、人才、专利等无形资产,地方政府投入资金和研发基础设施,双方“对等投入、优势互补”。根据最新出台的广东省《关于加快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意见》,“新型研发机构将在政府项目承担、职称评审、人才引进、建设用地、投融资等方面享受国有科研机构待遇”。

  从诞生伊始,扎根于广东的新型研发机构就直面市场需求。他们紧贴产业一线,成为推动转型升级的“新引擎”。由广东工业大学与东莞市政府合办的华南设计创新院,为700多家企业完成1400多项产品设计开发,由此创造的产值超过500亿元。常务副院长王勇告诉记者,自己要饰演多个角色,既是教书育人的教师,又是谋划产业发展的企业家,同时,还是为员工谋福利的老板。

  新型研发机构的特点被形容为“四不像”——“既是大学又不完全像大学,文化不同;既是科研机构又不完全像科研院所,内容不同;既是企业又不完全像企业,目标不同;既是事业单位又不完全像事业单位,体制不同。”但共同的使命是探索一体化的创新机制。

  新型研发机构突破传统科研机构的“计划”特色,实行投管分离,独立核算,凭借灵活多样的机构类型和人员编制,成为向全球开放的平台和创新人才聚集的高地。据统计,广东新型研发机构集中了中高级创新人才6000多人,年研发经费支出已超过传统科研机构;近3年的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别达7599件和5594件,不仅服务传统企业3万多家,还成功孵化了高新技术企业1000多家。

  因技术服务、成果转让而诞生的新型研发机构,如今日益向基础研究衍生,从而打通、整合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产业孵化和市场销售的全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从根本上解决了科研与产业“两张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