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发布2018年度23个优秀金融创新案例 前三季度跨境金融指数同比上涨15%

 
日期:2018-12-25 09:27   点击数:2332   来源:南方日报网络版   共有条评论
分享到
 

    “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前海跨境金融指数为5838.94点,同比上涨15%,跨境金融交易活跃,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12月19日,广东自贸区前海蛇口片区管委会、前海管理局举行2018年度前海优秀金融创新案例暨跨境金融指数发布会,发布23个优秀案例。

    “自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挂牌以来,前海已发布三批共67个金融创新案例,成为前海金融开放创新的最佳实践。”深圳市政府党组成员、前海管理局局长杜鹏说,作为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前海金融业创新发展势头迅猛。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前海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15.7%,税收同比增60.4%。

    持牌金融机构成创新主力军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前海管理局副局长何子军说,此次发布的23个优秀案例涉及深港合作、跨境金融业务创新、金融安全与风险防范、服务“双创”与中小微企业、金融扶贫及服务民生、金融科技等多个方面。

    从申报行业来看,在这23个优秀案例中,持牌金融机构及其子公司占了优秀案例的15个,其中有10个来自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招联消费金融等创新型金融机构,“这显示持牌金融机构创新意愿强,活跃度高”。

    从创新类型来看,产品(服务)创新13个、模式创新3个、技术创新5个、组织创新2个。“这显示在国家的统一战略部署下,市场主体自主创新不断涌现,国家政策支持引导的效果日益显现。”何子军说。

    从创新内容来看,“深港跨境业务创新”的重要特点之一,是金融服务的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

    比如,中国银行前海蛇口分行、招商银行前海分行落地的“全国首批资本项目收入支付审核便利化试点”业务,简化了港资企业办理资本项目收入支付手续,提高了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前三季度区内银行向境外企业发放了12笔人民币贷款,落地全国首单商业保理资产、融资租赁资产对外转让业务,为实现更高程度的资本项目可兑换积累了经验。

    再比如,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建立的“全国首个人民币债权资产跨境交易平台”,完成全国首单商业保理资产、融资租赁资产人民币跨境转让交易,并提供全流程信息撮合、资产审核、交易结算、资金监管、税务代缴等服务,在推动跨境交易人民币计价和结算、加速企业资产流转、降低中小企业资金成本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

    前三季度近半税收来自金融业

    何子军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深入落实《中国金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推动区内企业开展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研究,在金融科技和监管科技创新方面走在前列。

    比如,招联消费金融利用大数据征信,首创运营商与金融机构跨界合作“新能源”预授信模式,作为传统基于个人身份认证和央行征信的信用评估的有效补充;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开发企业级零售反欺诈统一管理平台,建立基于多维数据的反欺诈模型;前海鹏元数据则协助发改委建立企业债券征信预警平台,实现监管部门对辖区债券金融风险的实时监控和风险预警。

    再者,针对普惠金融发展的金融创新也较多,甚至还进入到精准扶贫及民生服务领域。比如,众惠相互保险联合银行、行业协会推出首个面向物流产业链上中小微货代企业运费保证险产品,解决海运小微货代企业融资难问题;鹏华资产发行以小额分散型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等为基础资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天虹小贷针对联营供应商、自营供应商等中小企业开发纯信用融资产品。

    当日,2018年第三季度前海跨境金融指数也同时发布。该指数是由深圳市前海创新研究院编制,以季度为单位进行编制和发布,集中体现前海深港合作区金融开放创新的实践成果。前海跨境金融指数包含“区域经济增长”“金融生态环境”和“跨境交易活跃”三个子指数,分别是对应实体经济、金融业体系建设和跨境金融活动三个方面,以此反映前海跨境金融发展情况。

    该院介绍,尽管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面临较大压力,但前海地区经济稳中向好,金融业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特点。2018年前三季度,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企业累计增加值同比增长32.89%,税收同比增长50.18%,其中金融业税收占前海地区税收近一半。截至三季度末,区内持牌金融机构203家,其中,中资持牌金融机构数量同比增长6.86%。

    马洪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深圳)综开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副所长余凌曲:

    “深港可共建全球性金融中心”

    深圳2018年上半年金融增加值贡献1564亿元,占GDP的14.2%,在全国大中城市位列第一名。深圳金融发展能否沿着这条成长轨道继续前行?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深港两地金融业该如何融合发展?深圳未来的金融价值高地在哪里?

    日前,由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深圳市马洪经济研究发展基金会、深圳市前海金融创新促进会和轩鸿公益基金承办的“城市发展与金融创新高端学术研讨会”围绕上述问题进行研讨。

    深圳已进入国际领先金融中心行列

    深圳市马洪经济研究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副所长余凌曲说,金融业是深圳强大的支柱产业,仅2017年,深圳金融业就以占常住人口1%的人员数量,创造近14%的GDP和20%的税收。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深圳境内外上市企业总数达367家,有252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其余分布在国内外其他主要资本市场。其中,A股市值53378亿元,港股市值49191亿元,美股市值430亿元。来自信息技术行业和金融行业的深圳上市公司,其市值合计72168亿元,占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比重超70%。“这充分反映深圳经济‘科技 金融’双轮驱动的显著特征。”综开院现代产业研究所副所长余凌曲说。

    余凌曲表示,在最新发布的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深圳综合竞争力排名第3。“如果把中国31个金融中心划分成全国性的和区域性的,深圳始终与上海、北京保持在第一方阵,即全国性金融中心,且综合竞争力远远高于其他区域性金融中心。”余凌曲说。

    而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深圳排名也一直在上升,目前已上升至第12名。“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主要从营商环境、人力资本、金融基础设施、金融业规模和金融中心声誉等五个角度评价。在全球100强金融中心里,前五名是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上海,深圳的排名已上升至第12位,在亚太地区排名第7位,已经逐步进入到国际领先金融中心的行列。”余凌曲说。

    不过,余凌曲也直言,与上海、北京相比,深圳还是存在差距。“比如在金融从业人员数量上,深圳是12万人,上海是30多万人,北京则接近50万人;在金融机构实力上,深圳在证券业和准金融机构数量上的实力较强,但银行业和保险业是短板,国际化程度也比上海弱。此外,教育和医疗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深港金融合作将迈向更高水平

    与会专家大多认为,过去40年里,深圳在金融业创造了百余项第一,是现代金融改革的创新之地,同时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发源地之一,自1990年深交所开始试营业起,特别是中小板、创业板出现后,深圳资本市场为新兴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本土培养起来的平安保险、招商银行等以深圳为基地,实现了全国布局,金融机构的总部辐射作用强。

    此外,深圳金融开放的先行先试作用明显,比如,深圳与香港建立了比较完善和畅通的支付清算体系;深圳外资金融机构数量位居全国前三;深圳本土金融机构在“走出去”上国内领先;深圳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居全国第一;深港通开通和内地香港基金互认机制实施。

    余凌曲特别提到前海的意义。“作为国家新一轮金融开放最重要的‘特区’,前海近年来在外资机构准入、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领域都先行先试,不仅开展了跨境双向人民币贷款、外债宏观审慎管理试点等业务,第一家外资控股的公募公司和第一家外资控股的证券公司都诞生于前海。”余凌曲认为,深圳与香港的金融合作在运行机制的衔接、金融市场的对接、资金流动的融合方面,已上升并拓宽至高级阶段。

    深港联手或成为全球金融第三极

    余凌曲说,金融对产业发展乃至于国家前途命运都非常重要,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意味着资本、人才、市场、信息等各类资源会更加有效地流通,甚至不分彼此。

    “如果把深圳和香港的金融业指标加起来,它们的金融业增加值、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世界500强金融机构的总数将大幅超过上海,甚至伦敦。两者合力有望成为能与伦敦和纽约相抗衡的全球金融第三极。”余凌曲说。

    他表示,尽管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排名第3,但受到经济规模和金融规模的约束。上海虽然金融规模大,但仍以本土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为支撑的金融体系为主,短期内会受到资本项目管制的约束。“根据研究,要想打造国际金融中心,那这个地区的国际化金融交易量占比要达到30%以上。”

    另外,从现在国际金融中心的排名看,包括伦敦、纽约、香港、新加坡,都是英美法系下建设的金融中心。“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区别就是,是以原则为监管还是以条例为监管的手段。以原则为监管,金融中心的创新相对活跃,不容易受到法律条框的影响。但以大陆法系的法律条文监管,比较具有创新性的金融创新可能较难实现。”余凌曲说,香港的金融体系包括法律体系与主流金融体系是对接的,应该充分发挥深圳和香港的优势,共建全球性金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