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源网络共享哪家强?

 
日期:2015-05-05 11:05   点击数:1845   来源:科技日报   共有条评论
分享到
 

      ■将新闻进行到底 

      文·本报记者 陈 磊

      一份基于科技资源网络信息公开的第三方评估报告日前出炉,通过数据采集,试图回答——

      我国近年来陆续建立大量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但是,它们的开放共享程度和绩效怎样?科技资源网络共享哪家强?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试图通过独立的第三方评估对此作答。该所连续3年对400多个科技资源网络共享平台的信息公开与共享水平进行数据采集、评估和反馈,日前正式对外公布了《2014年中国科技资源网络信息公开与共享评估系列报告》。

      ——新闻缘起——

      这里的测评静悄悄

      如果不是被告知,王海黎并不知道自己所在的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2014年网站信息公开的评估中,综合排名得了第一。

      作为该实验室的副主任,王海黎将这次评估称为一场静悄悄的测评——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模拟用户的实际体验,采集、处理数据,最后打分、评估,可谓来无影去无踪,悄无声息。“都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来访问过网站”,更不用像以往对待预先通知的检查一样刻意准备。

      与该实验室一样,全国250余个基础研究类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站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经受了由中信所开展的同类评估。

      其实,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除了国家重点实验室,中信所还对政府投入为主的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网络信息公开与共享开展了评估,涉及33个科技文献网络共享平台、49个科学仪器网络共享平台、111个科学数据网络共享平台。

      《2014年中国科技资源网络信息公开与共享评估系列报告》不仅分门别类地对各网络平台的开放共享水平进行打分和排名,也从宏观和中观视角试图发现我国科技资源共享和信息公开的行业领域存在的共性问题,为政府管理机构提供科学的决策信息支持。

      “经过几年摸索,2014年的评估报告已经成熟很多,我们也形成了一套基于网络公开数据和用户视角、非介入式量化评估的指标体系。这个体系主要包括可见性、可得性和可用性三个维度。通俗地说,就是科技资源是否看得见,用得着且好用。”该所资源共享促进中心副主任赵伟说。

      据了解,这种针对我国科技资源网络共享平台开展网络信息公开和共享的独立第三方评估,在我国并不多见。

      ——核心关注——

      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站信息公开水平有待提高

      报告显示,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站建设已经初具规模,90%以上的实验室建立了专门的网站,信息覆盖面较为广泛、全面。一些比较先进的实验室已经将网站与人员管理、科学仪器管理、绩效考核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网站成为外界获取实验室信息的重要渠道。用户可以通过这些网站了解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研究队伍、承担任务、产出成果以及对外合作等信息。

      但是,通过评估也发现,一些实验室在信息质量、信息组织、更新频率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提高空间。尚缺乏相应的考核监督引导机制和适合其网络信息公开的指导规范和培训。

      科学仪器:网络建设有进步但“可用性”不足

      该报告还对我国近50家财政支持的区域、省市级有独立网址的科学仪器信息共享网站展开了调查。评估显示,大部分仪器共享平台在“可见性”层面做得较好,在平台服务栏目和功能建设等促进仪器信息“可得性”层面的差异度在不断缩小,但普遍在“可用性”层面明显做得不够。

      报告显示,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已形成共识,对外共享仪器数量、种类逐年增多,对外共享服务率不断提升,平台也逐步重视和树立以用户需求为服务目标的共享服务新模式。但仪器网络共享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围绕用户面向市场化的需求所开展的仪器共享服务模式仍有待创新,网络共享服务的功能和栏目有待拓展和完善等。从评估结果看,大多数仪器共享平台,面对用户开展的主动服务内容和质量方面的得分还普遍偏低。

      科学数据:各平台总体表现差异较大

      评估结果表明,国内科学数据网络共享平台在资源公开和资源获取方面成效显著,63.96%的平台得分高于平均水平。中科院构建的科学数据网络平台排名整体靠前,地方科技系统的科学数据网络共享平台整体排名靠后;专业类网络平台排名靠前,综合类网络平台排名靠后。

      但是,各平台信息公开与共享水平的总体表现差异较大。据了解,目前这些平台的建设和运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共资金或项目资助,有些得不到持续支持的平台甚至难以为继。部分科学数据共享网站元数据建设水平有待提高,平台以用户为导向的信息服务理念体现得不够充分。

      科技文献:网络共享水平较高

      在科技文献网络共享方面,总体表现良好。60分以上的科技文献共享平台达到22个,占全部评估对象的73.3%。

      但也不能否认,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在运用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技术等为用户提供深层次、专业化服务方面还有待加强。

      ——专家观点——

      构建共享网络平台绝不仅是建立一个网站

      “通过网络来构建资源使用、学术交流的平台,是一种国际发展趋势。”王海黎说。

      对此,中信所资源共享促进中心副主任董诚深有同感:“网络与科研人员协同研究和实验室管理、与构建开放的科学生态环境、与国家和社会对实验室的评估监督、与实验室履行社会责任如开展科普相结合,已经成为现代实验室的发展趋势。”他介绍说,美国著名的费米国立研究实验基地在网站上晒出加速器短期和长期甚至准确到天的机时安排时间表,用户点击某一天的按钮,即可查看该天的时间安排。这就如同观众在网上提前选时、选座看电影一样方便。研究与试验基地也承载着很多科研以外的功能,如科学普及、营造良好的社会科学氛围等,一些实验室已经成为培养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基地。如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网站具有强大的科普功能,通过用户分类向访客展现该机构科学研究涉及的科学知识、意义及前景,各种工作规定和流程、机构的各部门信息等全可在网上分级分类查到。

      董诚表示:“共享网络平台的构建绝不仅仅是建立一个网站,还涉及信息组织与可视化、用户和信息的分类分级、信息安全、机制建设等诸多因素。我们将编写共享规范,为平台机构提供个性化测评与咨询服务,并开展有关培训工作,帮助平台机构发现问题,找到标杆,改进业务,吸引和激励更多的机构加入到科技资源共享的事业中来。”

      王海黎介绍,他所在的实验室从2008年就建立了海洋与环境大型仪器和技术服务中心(COMET),对单位内部、厦门大学全校及全国科研单位开放。实验室10万元以上的150多台(套)科学仪器设备,全部挂在网站上,实现了从信息公开到机时预约、使用、培训、考核等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

     “实验室建设这个中心的初衷是自己做科研的内在要求,也是为了工作更便捷、内部更透明。”王海黎说,实验室内形成了让仪器设备用起来的共识,并采用网络平台的方式与国际接轨。“这个仪器中心就变得有生命力有活力,不仅促进了科研,还加强了内部的管理效率。例如,通过对仪器机时的定量化统计,对一些工程维护技术人员进行绩效考核,让员工对评价结果心服口服。”

     这也成为该实验室连续3年在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站信息公开评估中排名第一的重要原因。

     专家认为,总体来说,我国在网络信息公开方面与国际相比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各类科技资源网络共享平台应提升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和责任意识,如建立一个面向公众的权威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门户网站,使实验室的最新政策、动态、成果等信息,能够准确及时地向社会公开。强化对网络平台建设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与优化配置,加强网站建设规范的制定,改善资源信息质量,强调用户交互与体验,不断满足科研用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