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产业升级重要引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及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之一,已经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和条件。 如何激发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创新驱动产业策源地的角色,带动中国产业升级?日前,由广州市社科联、暨南大学和南方日报共同主办的“广州新观察”以聚集、融合、创新为主题,探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的发展方向和机制。 会上专家认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金融创新是大湾区未来发展的两个核心。与其他世界级大湾区不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在一个主权国家内三个独立关税区深化合作的重要尝试,涉及产业布局、土地利用、资源共享、城市群协调等方面。需要发挥“一国两制”优势,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才能成为带动中国产业升级的先锋。 1发挥中心城市作用是产业升级基础 在北京交通大学新兴产业研究所所长冯华教授看来,世界超级湾区竞争的基本单位是城市群,城市群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竞争将决定其在未来国际经济、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因此,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除了粤港澳三方的协调配合之外,更需要广州、深圳中心城市发挥作用。 “改革开放四十年,粤港澳,特别是广州、深圳,对工业化起到了引擎的作用,这一轮新产业发展仍然要起引擎作用,必须要抢抓战略机遇,建设粤港澳全球产业创新中心。”冯华表示。 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决策的目的是提升它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抢占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从国家战略必须要谋划大的创新驱动的载体,粤港澳大湾区就是大的产业创新的大平台大载体,载体不能从行政上谋划,而是产业生态系统。因此中心城市作用就非常重要”。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申明浩也从纽约、旧金山、东京世界级大湾区的建设经验分析认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需要重点提升中心城市、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创新中心、经贸中心的核心地位,形成对全球高端要素配置、产业升级、创新发展等的强大牵引和带动作用。 “我们要做的是资源要素空间的重组,向高端升级,产业技术空间的延伸,区域关系空间的重构,就必须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 “湾区经济非常强调港口和城市,中心城市在其中着发挥着纽带和辐射的作用。”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顾乃华教授也表示。 他认为,城市要完成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作新格局即内部整合和外部对接。 他以广州为例,“广州已经经历了从内部一体化到同城化阶段,目前已经具备切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作的新条件。” 他分析,广州采取了典型的自上而下配置空间资源的方式,通过撤市设区,将区域之间的合作推向更高的阶段,有利于在更高级的层面上创造,或者是做大做强一些产业平台,推动区域之间的统筹。在2009年以来,广州不断推动与佛山同城化,产业分工合作取得新的突破,创新能力取得大幅提升。 然而他也指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行政分割所带来的市场分割,对产业协作发展的制约越来越严重。“珠三角三大经济圈应该根据城市定位和产业定位,推动产业协作。在区域协作的背景下考察自己该发展什么,怎么跟别人产业对接形成城市特色和竞争优势。” 2打造创新驱动引擎:“粤港科技创新走廊” 中国社科院《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社长张其仔研究员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粤港澳产业转型升级也进入新的历史方位。 “粤港澳产业升级方向应该是前沿技术创新的引领区,推动全面开放型格局形成的引领区,智慧型制造发展的引领区。应该站在引领区角度来筹划产业升级的方向、战略和定位。” 他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借鉴“硅谷”的成功经验,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加快“粤港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带动粤港澳科技创新资源向产业链高端集聚。 暨南大学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覃成林也认为,广东省80%高科技企业聚集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如果与香港对接会如虎添翼。“从目前所具备的条件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无论是从国内还是国际,创新驱动发展的势头非常强劲,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趋势很好,不仅有科技创新,还有产业配套体系,这是我们有优势的。” “一个国家强不强,最主要还是在科技实力强不强。”广州奥翼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宇博士说。他曾经在纽约湾区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又在硅谷工作很长时间。2008年,他带着3项世界领先的技术,电子纸技术、柔性背板技术回国创业。他也经承担过三项国家863项目,现在代表国家工信部主导制定电子纸国际标准。他认为,目前经济的发展要求科技必须是最前沿的,而中国目前硬科技实力还不够强。而香港大学的许多科技研究都走在了世界前沿。“粤港澳大湾区在高科技领域引领全国,与香港大学合作必不可少”。他建议加强与香港的科技创新合作,积极争取国家授权广东在与港澳科技合作发展方面先行先试。充分利用香港大学在科技方面的先进技术,合作进行科技孵化服务,推动深港科技创新园区发展。支持在广东设立国家级科技成果孵化基地,承接和孵化港澳科技项目,推动合作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和国际技术转让平台。 3金融 科技集成优势打造先导产业 在广东省社科院财政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刘佳宁研究员看来,世界超级湾区必然是世界级的金融创新高地。打造粤港澳一流大湾区,更需要大胆探索粤港澳金融创新,形成粤港澳金融创新发展优势。“形成金融 科技集成优势打造先导产业。” 她认为,纽约、硅谷之所以成为创新中心,是因为它有强有力的风险投资市场,旧金山的风险投资市场相当发达,纽约发展也跟华尔街有关。粤港澳大湾区有广州、深圳、香港三个全球的金融中心,以及港交所、证交所两大金融平台,汇聚了很多跨国金融巨头。 “香港作为人民币最大的离案结算中心,从互通合作方面来说,近年来我们推出了深港通、沪港通、在线通在基金互认业务安排,这些既促进了内地资本市场自身的开放,也让香港和国际投资者有更多的渠道投资内地的产品。大量资金相互投入投资,为创新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资金和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刘佳宁表示。 刘佳宁表示,广东具备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和扎实制造业基础,未来产业创新、金融发展的市场空间非常广阔。 除了市场空间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市场企业主体、创新主体,比如说华为、腾讯、比亚迪、华大基因等创新企业层出不穷,内地与香港市场互通连接机制下,大湾区很容易形成一种金融 科技的集成优势,容易在全国发展最先进的产业。 “有广州、有深圳这样的区域金融中心,也有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作用,可以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基金,包括更多的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创新企业进入到湾区,共同建设科技 金融的共建系统。”她说,借鉴香港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实现与国际金融体系的接轨,为创新企业提供支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还可以推动企业在商机开拓中将创新带向国际,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创新企业全球价值链得到提升。 而陈宇则认为,过去发展主要是靠两个驱动,一个是人口红利,不断有新的劳动力投入到产业中,二是靠资本的推动,不断的吸引外资,不断的投入固定资产。但是现在都已经到了瓶颈。 如何打造优势产业?陈宇说,中国有世界上最大量的终端技术人员和劳动者,中国普通工程师的工资平均是欧美国家的1/5左右,而且我们的数量非常大,中国中产阶级已经有1.2亿,受过大学教育有一定知识技能的这些人,中国是全世界最多的。“我们要做比较有技术含量的高科技产品,要有一些龙头的企业,或者是研究机构,或者国企去着重发展第四产业,也就是研发和知识产权。发展起来之后,跟普通产业结合起来进行产业升级,将传统产业就变成了高科技产业。” 他认为这是粤港澳大湾区要进行产业升级最值得做的事情。“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升级要着重发展平台型技术,就像是电子纸是其中一个方面,通过电子纸加上零售等传统产业就成了新零售高技术行业。比如说原来做衣服的公司,加上电子纸之外,就可以变成可以动、可以个性化的产品,这就变成了高端高科技的产品,做衣服、做包的,甚至是做桌子的,很多都可以进行产业创新。”陈宇表示。 ■声音 强化国际经贸功能 引领产业升级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未来的贸易是服务贸易占的比重越来越高。粤港澳大湾区处于开放的前沿,要创设和探索新的贸易规则,需要更开放的世界性平台。强化了国际经贸功能才能更好引领产业升级。 但我们的自贸区更多是发挥了经济市场化改革的功能,自贸区吸引的企业全部是内资企业为主,上海也是80%内资。广东前海、横琴和南沙三大自贸片区首先应在粤港澳体制合作、体制创新方面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借鉴港澳国际化营商规则向适应国际经贸规则转变、从合理利用国际经贸规则向积极参与国际规则、标准的制定转变。 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中注入新的内容,真正依托自贸区落实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与香港的联系是我们的优势,香港是英美法系的金融、贸易中心,在国际上更容易获得认可。要构建外贸互联网产业链,利用三个保税区建设集保税展示、服务贸易于一体的示范区,通过抓手,包括经验和措施,实现广东和港澳之间的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强大的国际经贸功能是世界超级湾区的重要标志之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发挥香港连接全球市场网络的作用。只有实现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港澳商事机制对接,同时要借鉴港澳国际贸易规则,从合理的利用国际规则向积极参与国际规则方向的转变。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推动粤港澳营商规则的对接,构建与国际高标准衔接的经贸规则体系,提升国际经济竞争新优势。高度发达的湾区经济必然对专业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需要深入实施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大力发展会展、旅游、法律、会计、仲裁、建筑设计等专业服务,为内地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旅游、投资合作提供专业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