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把创新落到产业上

 
日期:2016-08-09 14:17   点击数:1849   来源:人民日报   共有条评论
分享到
 

  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进程中,以“敢为天下先”著称的广东省在做什么?它的进展又如何?

  “这几年,我们主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把创新落在发展上、落到产业上’的要求,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政策和法规,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把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日前,记者到广东采访,省科技厅厅长黄宁生建议,多到基层走一走,看看那里的党委政府、高校院所和新老企业在想什么,在做什么。


  政府:把创新要素集聚到企业上

  车驶入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中山市,顿觉山清水秀,视野开阔了许多。

  “我们在全省的陆地面积最小,但高新企业却不少。”中山市科技局局长尹明的言语中透露着自豪,“2015年全市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277家,较2014年净增208家,总数增至427家,增长94.98%,增速为全省第一。”

  据尹明介绍,中山市以各具特色的专业镇经济著称。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产业基地35家、市场主体20多万家,但科技含量普遍不高,可谓是“星星多、月亮少”。

  近年来中山市委市政府的一项核心工作是,着力构建全流程、一体化的技术创新扶持体系,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把“星星”变成“月亮”:

  ——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做强中山工业技术研究院,加快孵化科技型小微企业;

  ——市财政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额度由10万元提升至20万元;

  ——强化科技金融,成立创新创业股权投资资金,设立科技贷款风险准备金池,鼓励银行向中小微企业贷款;

  ——支持人才队伍建设,凡在中山市高新技术企业就业的技术人才,在申请入户、入学、入住公租房时均可享受加分政策;

  ——引入专业服务机构,提高专利申请效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有了这些‘组合拳’,企业的创新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尹明介绍说,“今年我们的目标是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家,目前上报材料的已超过250家。”

  以“代工厂”闻名的东莞,现在情况如何?在以模具制造为主的专业镇——横沥镇,记者得以管中窥豹。

  该镇一座蓝白相间的大楼近来闻名遐迩,这就是横沥镇政府与上海交通大学、东华大学等7家高校院所共同打造的政产学研合作平台——横沥镇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据副主任黄杰良介绍,协同创新中心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化运作”的模式,由镇政府投入引导资金、提供研发用房,高校院所投入技术、人才、专利等无形资产,企业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目前共有500多家模具企业获得科研支持,达成合作项目60余项。

  “实践说明,搞创新才有出路,促转型才有前途。”横沥镇党委书记陈锡稳说,创新中心虽然成立不到4年,但带来的变化非常明显:

  ——企业的发展模式变了。过去企业发展主要靠人力、设备,现在靠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2012年以来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3家,2015年申请专利582项,比2011年增长81.3%。

  ——模具产业集聚壮大。2012年全镇有模具企业363家,规模以上的才13家,现在模具企业增加到1934家,规模以上的达到73家;2011年工业产值是40亿元,2015年达到108亿元。

  ——传统产业升级了。企业除了使用不锈钢、碳纤维等新材料生产新装备,还诞生了“互联网 ”、3D打印、云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

  “由于企业扩产、产业集聚,这两年厂房租金涨了40%,村集体收入稳步增长,村民普遍获益。”据陈锡稳介绍,目前镇委镇政府正在按照“产城融合”的思路,大力改造生态环境,打造宜业宜居的新横沥。

  高校院所:把研究院建在产业链上

  佛山市号称我国的建筑陶瓷之都,所生产的陶瓷产品走进了千家万户。过去,陶瓷的打磨、抛光、喷釉,都是由工人在噪音大、粉尘多的高温环境下手工完成,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还损害健康。记者在佛山市南海区采访时发现,如今陶瓷的打磨、抛光、喷釉等工序,都由新鹏机器人技术设备公司生产的机器人完成。

  引进和孵化新鹏公司的,正是广东工业大学与广东省科技厅、佛山市、南海区等四方共建的佛山南海广工大数控设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佛山广工大研究院)。

  “与高校院所的研究院不同,我们是把研究院建在产业链上。”杨海东院长告诉记者,在2013年研究院成立之初,广东工业大学校长陈新就送给他3个字“接地气”。“建院之前,我们对佛山市的产业调研了3个月,先摸清产业的发展现状和企业的技术需求,之后按需布局、对症下药。”

  据介绍,针对佛山机械装备、陶瓷建材、家用电器等产业转型升级的实际需求,佛山广工大研究院以精密装备、3D打印技术、数控系统、机器人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为核心,着力打造集科技研发与服务、成果转化、项目孵化及产业化、人才培养与引进等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创新型科研实体和公共服务平台。

  “建院3年来,研究院向上延伸聚集国际高端技术资源与人才,向下延伸对接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需求,向内延伸激活校内多学科创新资源,联合攻关、培养人才。”杨海东说,目前研究院累计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160多人,培育孵化60多个创业团队,培养创新人才500余人,吸引社会投资超3亿元,培育高科技企业50多家,研发创新产品超过60项,服务地方企业1000多家,带动企业增加值超过10亿元。

  如果说佛山广工大研究院重在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科院与佛山市政府共建的中科院佛山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以下简称中科院佛山中心),则通过引进中科院和海外的高端创新团队,着力培育新兴产业。

  “我们的工作可以概括为:双向驱动、聚焦五大新兴产业。”中科院佛山中心主任李昌群说,所谓双向驱动,一个是自下而上的市场驱动,根据当地企业实际需求寻找适宜的技术,帮助产业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一个是自上而下的创意驱动,把中科院所属院所和国外的科技成果与本地的企业、资本结合,实现产业化。五大新兴产业包括:机械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及现代农业、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

  截至目前,中科院佛山中心已完成院市科技合作项目1300多项,合作共建7个专业中心、103个公共技术研发与服务平台。共有61家中科院院属科研机构、460多家佛山企业参与科技合作,累计培育高科技企业83家,实施合作项目、成果转化近1100项,创造产值超过500亿元。

  “截至今年6月,我们已从中科院和华东理工等高校院所引进创新团队89个。”李昌群说,中科院佛山中心采取“科学家 企业家 政府”模式,三方共同成立公司,力争早日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

  他一边放幻灯片一边介绍,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广顺电器组建的广顺新能源公司,目前正致力于新能源汽车整车研发、动力电池和车辆检测试验;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毕利军团队为研发核心的广东体必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研制结核杆菌系列生物芯片、结核病检测和抗体治疗,目前已完成GMP厂房建设及仪器的设计组装……

  除了高科技产业化,中科院佛山中心正与德国史太白创新创业学院合作,培养成果转化急需的高级技工等专业人才。

  “假以时日,中科院佛山中心将为佛山乃至广东的新兴产业培育做出应有的贡献。”李昌群表示。

  企业:把精力放到创新上

  说一千道一万,技术创新最后还要落到企业上。

  位于横沥镇桃子工业园的中泰模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泰模具),是一家汽车零部件模具生产企业。在汽车工业不太景气的大环境下,该公司去年产值达到4.37亿元,比2014年增长64%。

  “我们之所以能逆势增长,主要得益于产学研合作。”公司副总经理张翔道出了个中奥妙。2012年,公司通过横沥镇磨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牵线搭桥,与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合作,一起研发高端模具。“通过联合攻关,我们建成了国内首条热冲压汽车零部件模具自动化生产线,它的成本不及进口设备的1/2,而且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通过它冲压出来的汽车零部件,重量减轻20%、强度增加2倍,既实现了轻量化和节能减排,还显著提高了安全性。这条生产线1个订单就2亿多元,市场潜力非常巨大。”

  过山车、摩天轮、激流勇进……国内的这些大型高端娱乐设施,70%出自中山金马游乐集团公司。

  “我们之所以能连续多年稳坐国内头把交椅,持续创新是关键。”金马集团董事长邓志毅告诉记者,公司有专职研发人员140多名,占比在国内遥遥领先。“我们的技术团队涵盖机械电子、自动控制、力学、复合材料等10多个专业。去年公司的研发投入是5100多万元,占营业额的8%以上;每年开发的新产品有20多种,半数以上是国内首创,一直引领着国内娱乐设施的发展潮流。”

  “目前国内娱乐业势头很好,但游客和用户的需求也水涨船高,他们既要惊险刺激,又要百分百安全。”金马集团董事刘喜旺说,公司只有不断提高设计、研发、制造能力,才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我们近年研制的大型3D激流勇进、双轨过山车等,综合水平国际领先,不仅满足了国内顶级游乐园的建设需求,还出口到美国等高端市场。”

  尽管稳坐头把交椅,金马集团依然不满足。“这几年室内娱乐业发展迅猛,我们必须依靠持续的技术创新,才能赶上时代潮流。”据金马集团下属的动漫游艺分公司总经理林泽钊介绍,目前他们正在着手开发大型动漫影视机电一体化的游乐设备,力争在方兴未艾的虚拟现实领域开拓新市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企业不满足于自己搞创新,还开始运营孵化器,成为培育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母鸡”。总部设在广州的达安基因,创办了拥有研发开发、管理孵化、产业投资等八大资源平台的达安创谷,目前已孵化116家生物医药企业,其中4家进入新三板。

  几天的走访下来,中山市科技局局长的一句话始终萦绕在耳边:广东的创新驱动已由“春天”进入“夏天”。

  创新季节的转换,得益于广东省近年推出的诸多创新新政:《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定》、广东省一号文“科技创新12条”、全国首部鼓励创新的地方性法规《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在全国率先实施的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经营性领域技术入股改革等重大改革举措……这些精准发力的政策“组合拳”,为创新驱动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随着这些科技新规的落地生根,广东的传统产业将加快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将迅速崛起,向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高端稳步攀升。”黄宁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