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无处不在?

 
日期:2014-08-05 11:05   点击数:3567   来源:科技日报   共有条评论
分享到
 

    巴西世界杯已经落幕,媒体报道了德国人的斯诺克球桌、酒店、女友团,以及其他几乎一切。其中冠军球队使用大数据的报道仍然值得关注。

    德国队使用的是本国的SAP数据库,几支竞争队伍也使用了类似技术。这些高科技应用的背后,则是采集和传输海量数据的可穿戴设备。

    世界杯的硝烟似乎进一步燃起了人们对可穿戴设备的想象和期待。谷歌不久前发布了专用操作系统ANDROID WEAR,使用这一系统的摩托罗拉moto360腕表呼之欲出,而此前,谷歌眼镜和三星智能手表已经成为安卓系统代表性的可穿戴设备。

    苹果已经在智能手机领域建立市场优势和美誉度,但是手机的同质化加剧了市场对其创新能力的疑虑。封闭生态系统的后果之一是,苹果必须自己出手,才能证明自己仍然宝刀未老。

    这些巨头之外的厂商也越来越多,产品也越来越多样化。比较有影响的包括garmin的手表、BrainLink的脑波探测环、MYO的臂环、Jawbone的手环以及Sensoria的袜子等。

    虽然市场期许高涨,不过可穿戴设备仍然有许多自身问题尚难克服。一些观察者表示,市场爆发还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

    首先是产业平台的整合。上游、下游围绕这一产业的优化和协作还不够,产品开发和生产流程中需要优化的环节较多,尚不能体现出现有的IT技术的全部能力。其次,关键技术还需要进化。传感器精度和算法完成度等关键技术还与市场期待有着很大的差距,有待突破,而这不仅导致产品同质化,而且总体来说,距离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尚有距离。目前的市场反应似乎提供了佐证:人们暂时表现得还不需要可穿戴设备。和手机和平板相比,可穿戴设备本可以更加深入人们的生活,不过目前仍然是人们生活中一种可有可无的边缘存在。

    ①苹果手表iwatch②Sensoria的袜子

    ③BrainLink的脑波探测环④一款带有动作传感器的足球鞋

    ⑤SAP HANA的数据分析界面⑥Jawbone的手环

    ⑦MYO的臂环⑧摩托罗拉moto360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