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举行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情况吹风会

 
日期:2019-03-06 09:51   点击数:2168   来源:新闻办网站   共有条评论
分享到
 

国务院新闻办于2019年3月5日(星期二)下午1时30分举行吹风会,请《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吹风会主席台(刘健 摄)


国新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胡凯红(张馨 摄)

国新办新闻发言人胡凯红: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今天举办的吹风会。今天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已开幕,李克强总理作了《政府工作报告》。为了帮助大家更好了解《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我们很高兴请来了《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先生,请他就《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向大家做介绍和解读,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先请黄主任做介绍。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向大家介绍一下《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情况,鉴于每年《政府工作报告》法定起草的程序都差不多,我在前两年吹风会上作过详细介绍,所以今天我把一些程序性的情况尽量简化一些,多留点时间介绍一些大家比较关心的今年政策措施的出台情况。

大家都知道,今年对中国来讲是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我们要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同时今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的情况下,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如何,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如何确定,中国政府将采取哪些重大政策措施,不仅中国老百姓关心,国际社会也广泛关注。我看这次两会上外国记者很多,今天吹风会也来了不少外国记者朋友。

今天上午,在座的很多媒体朋友已经在人民大会堂听了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我相信大家在现场都感受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政府工作报告》给予的支持,大体上有几十次掌声,掌声代表心声,代表社会的共识和期待。来之前我也在网上看了看,有些网民朋友对《政府工作报告》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今年很多政策的力度之大出乎意料,可以说是干货满满,既有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政策举措,也有很多惠民生的实事、大事。我们起草组工作人员经过了很多不眠之夜后,今天晚上可以睡个踏实觉了。

《政府工作报告》之所以受到各界的好评,至少有两个原因:

首先,《政府工作报告》是“上接天线”。大家都知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全国人民团结前进、攻坚克难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实践中越来越显出伟大的真理光芒。所谓“上接天线”,就是《报告》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政府工作报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进行审议,提出了很多明确的指导意见,为我们做好《报告》起草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是在李克强总理亲自主持下进行的,李克强总理先后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全体会议进行审议讨论,还召开了多次专题会议,对一些政策措施进行研究。国务院其他领导同志对《报告》的起草工作也给予了具体指导和帮助。

第二,这个《报告》“下接地气”。所谓“下接地气”,可以说这是集众智、汇众力的一个报告。《报告》最大限度地反映了社会各方的期待,也凝聚了各方的共识。在《报告》起草过程中,李克强总理多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多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国务院其他领导同志也通过各种方式深入基层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起草组也通过多种渠道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我去年也做过一些介绍,今天再稍微介绍一下。

我们听取意见和建议的渠道大体上有四类:

一是各地区、各部门的意见。在《报告》起草之初,各地区、各部门都提出很多意见和建议。在这些意见和建议中,很多跟网民和社会公众的期待和要求是高度吻合的;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的政策,跟网民和社会公众的意见也是高度吻合的。《报告》形成之后,印发到各省区市、中央党政军群部门、部分重点国有企业征求意见,大体上发出去4000多份,起草组从中整理梳理出1200多条意见。

二是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网民的意见和建议。最近这几年网络建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今年我们继续对很多网站、新媒体、微博、论坛上网民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建议,进行认真收集和整理。特别是今年中国政府网又联合20家网络媒体平台,第五次开展“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征集活动,截止到昨天共收到了33万多条建言。在20个话题分类中,建言数量的前五名,第一是宏观经济政策,涉及到财政、货币、就业等各个方面;第二位是营商环境;第三位是办事服务;第四位是教育;第五位是社会保障。中国政府网经过逐条梳理,精选出有代表性的700多条建言,其中每一条都涵盖很多网友的建言。值得高兴的是,这次活动中,国际网友的建言数量也在明显增加。

三是有关方面转来的意见和建议。很多部门、单位、企业和有关机构,包括一些新闻媒体,也都转来很多他们了解到的各界意见和建议。比如国家信访局把在信访工作中收集到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分了很多期转给我们参考。

四是起草组直接听取意见。起草组在起草之前,多次召开座谈会,多次到基层调研,直接听取意见。我们起草组听取意见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起草这一类文稿,除了要听取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之外,在表述上也要真正地接地气。只有多跟老百姓、多跟企业和群众了解,听听他们怎么讲,才能找到这种感觉,在起草过程之中体现出来。国务院研究室作为报告起草牵头单位,继续会同科技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开展了外国专家建言座谈会,来自多个国家的11名知名国际专家参加会议,提出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去年跟大家报过一个数,粗算下来这两年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有数百万人之多,涵盖了各个职业、阶层和年龄段的人群。在网民建言里面,最大的网民93岁。直接参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讨论修改的接近一万人,这里包括前面讲的4000多位地方和部门有关负责人、参加“两会”的2900多名人大代表和2100多名政协委员,还有其他有关人士。这充分反映了中国政府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施政理念。对于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包括网民建言,我们都是逐条研究、反复斟酌,能吸收的尽量吸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19300多字,比去年又少了600多字,限于篇幅,不可能全部原文照录,但主要的意见和建议都尽可能体现在了报告中。比如,我们对720多条网民建言一条一条进行了认真梳理,有些网民反映的问题其实已经有了相关政策,关键是抓好落实,有的是地方的具体政策。扣除这些,网民的建议90%以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得到了体现。虽然有的语言表述很简洁,但都有具体的含义在里面。今后几天,我们将根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继续进行修改。以上是简要介绍一下《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情况。

关于过去一年的成绩和工作,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做了阐述。过去一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都较好完成,对此昨天有关媒体已经进行了报道。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36项硬指标,有的达标完成,有的超额完成。回顾过去一年,包括在座的很多记者朋友都是一起走过来的,对于很多方面的经历都深有感触,用一句诗词来讲,就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因为大家都知道,去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多年少见的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经济运行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包括外部输入性因素的影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的决策遇到很多两难多难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能够取得去年的发展成就,确实来之不易。这充分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具有驾驭复杂局面的高超能力,具有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坚定决心,在分析判断形势、推动工作方面具有远见卓识,同时也充分展示了中国经济发展具有足够的韧性、巨大的潜力和抗风险能力。

今年国内外形势更为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上升,中国经济运行出现新的下行压力。《政府工作报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对今年政府工作作出了全面的部署安排。作为起草组工作人员,我个人体会,理解好《政府工作报告》,有以下四点需要重点把握。

第一,要把握住《报告》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大逻辑。继续顶住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对中国来讲要靠什么?《报告》给予了明确的回应,就是要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过去40多年推动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制胜法宝,可以说,这一法宝屡试不爽。今年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同样也不例外。我们不会走铺摊子、粗放增长的老路,不会实施“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政策,不会采取为维持短期增长而损害长期发展的做法。我们将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依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来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我们要以激发市场主体、微观主体的活力来顶住经济的下行压力。去年也给大家报告过,去年的《报告》出现了90多次“改革”,今年的《报告》出现了105次,可以说是历年之最。“市场化”出现了10处,“市场主体”也出现了十来处。无论是改革开放也好、市场化也好、市场活力也好、市场主体也好,在文字篇幅有限的情况下,用较多的篇幅、较高的频率出现这些词,不仅是为了表明一种决心、一种宣示,也是表明我们政策的取向、工作的导向,我们要以改革的思路、改革的办法,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来破解发展的难题。同时,在各项工作推进和政策制定过程当中,要充分体现改革创新的精神。能不能以改革的精神来推动工作,是决定中国经济能不能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对进一步扩大开放,《报告》也作了全面的部署。对中国来讲,开放也是改革,而且会倒逼改革,我们要以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倒逼全面深化改革。

第二,把握住《报告》中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大举措。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在于市场主体、在于微观主体,这依赖于良好的营商环境,在座的各位都知道中国近几年营商环境取得了很大的改善和进步。去年世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的营商环境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去年排在46位,比上一年一下子上升了32个位次,比2013年上升了50个位次。营商环境的改善应该说不仅促进了以企业为主的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为他们营造了好的发展环境,同时也催生了大量新的市场主体。《报告》中也讲到,从去年以来到目前为止,中国平均每天新设企业18000户,其他市场主体也是大量增加。只要已有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得到增强,新的市场主体不断涌现,我们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就更有底气。

当然,世界上的事情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对营商环境的改善有欣慰,因为能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但我们还是感到不满意。我们目前的市场环境与当前企业期待、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确实还有一定差距。我们要瞄准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这个目标,进一步加大相关改革力度。《报告》提出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大举措。受《报告》结构所限,这些举措分布在不同地方。概括起来讲,我们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有四个方面的重要举措,即简政、减税、降费、融资。

一是简政。所谓简政,就是要放宽市场准入,加强政府的公正监管,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报告》中有很多的措施,比如要继续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包括外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继续削减行政许可审批,进一步压缩企业的开办时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等。对改善营商环境,应该说我们各类企业,包括外资企业都有很高的期待,《报告》都有回应。

二是减税。大家都知道我们的企业,包括社会各界对减税的呼声是很高的。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总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之后,国务院及相关部门一直在研究,因为在当前财政收入放缓的情况下,如何做到既使企业的税负明显减轻,又使各级财政可承受、可持续,保障我们必须的一些支出,包括民生支出,也就是说,既要有利于长远的发展,眼前也得过得去,老实说这是一个难题。就这个减税方案,我们有关部门反复测算,测算了几百个方案,进行了不同组合,最后党中央、国务院经过反复考虑比选,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中间还征求了各省区市意见。因为增值税是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减税这个事情需要考虑各地的情况,征求地方的意见,最后还要考虑其他方方面面的情况。目前这个减税方案,主要聚焦的是制造业和小微企业,为什么?因为大家都知道,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骨干支撑,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在“两会”之前,国务院根据总体的考虑,已经出台了对小微企业实行普惠性减税的政策,大体上可以减轻小微企业负担2000亿元。《报告》强调要继续抓好这一政策的落实。我国间接税比重比较高,增值税是第一大税种,所以《报告》重点讲了增值税的改革方案。一个是把制造业等行业的税率从16%降到13%,还有一个是把交通运输、建筑业等行业的税率从10%降到9%,另一个是6%这一档维持不变。这里降幅最大的就是制造业等行业的税率,从16%降到13%,实际上下调幅度是20%以上。根据去年的数据,以制造业为主的16%增值税这一档,对整个国家增值税的贡献约60%。按此测算下来,这次增值税减税80%以上的规模都体现在对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减税上。经过这次减税,大体上来说,我们企业的税负可能在国际上处在一个中等水平,但是由于各个国家的税制不太一样,有的以直接税为主,有的以流转税、间接税为主等,其中有不可比因素。

三是降费。这里包括两块,既包括降低社保费这一规范化收费,还包括降低其他的涉企收费,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关于社保费,《报告》已经提出来,要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到16%。有的人不太理解,说降到16%是什么概念?因为中国目前基本养老保险这一块还没有实现全国统筹,省级统筹也没有完全达到,下一步我们要在加快省级统筹的基础之上,经过努力逐步实现全国统筹。目前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里面,大体上有7个省市是20%,21个省市区(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19%,还有2个省是18%,有2个省是14%左右。算下来,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降到16%,绝大部分省级单位可以降3到4个百分点,这应该是很大的幅度。在普遍降低费率的同时,考虑到小微企业目前社保缴费的实际情况,《报告》也强调要稳定现行的征缴方式,在征收体制改革过程之中,不管怎么样,不能采取加重小微企业实际缴费负担的做法,强调务必使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缴费负担有实质性的下降。

还有,《报告》里强调要继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这一政策本来今年4月到期,我们今年要继续执行。这个政策的背后有什么含金量?今年继续执行这一政策,对企业来讲要减负1150多亿,接近1200亿。最后《报告》里面也讲了,统算下来,全年可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接近2万亿元,应该说力度还是很大的。有的人跟我讲,他们听了上午的《报告》以后,感觉超出了预期。

《报告》中还提出了降低其他收费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很多企业之所以反映我们的负担重,甚至认为我们的宏观税负高,其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其他方面的收费以及要素的成本偏高一点。所以《报告》里面提出了推动降低这些方面的举措。比如在电价方面,我们提出要清理电价的附加收费;去年一般工商业电价降了10%,在这个基础上今年再降10%;还要取消一批铁路、港口的收费;还有中小企业的宽带资费平均再降15%等。有关降低涉企收费的很多内容,并没有全写在降低社保费那一块,所以在看降费措施的时候,要把后面的相关内容连在一起看。

四是关于融资。要着力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报告》里提出了很多举措,限于时间我就不多讲了。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四个方面大的举措,可以说直击当前市场主体的痛点和难点,抓住了当前稳增长、保就业、调结构的要害,相信落实之后,一定会使我们国家的营商环境有更大的改善,市场活力得到更加充分的释放。其实对中国来讲,我前面也讲过这个意思,只要1亿多户市场主体能保持活力,新的市场主体不断增加,什么样的挑战不能克服?什么样的压力不能化解?何愁之有?理解《报告》,要围绕优化营商环境这四个方面的举措,集中起来加以理解。

第三,把握好《报告》中体现的坚持创新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的重要部署。中国这些年创新可以说是跑出了“加速度”,我们的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我们的新动能快速成长。所谓新动能,既包括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也包括传统产业在互联网、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所发生的脱胎换骨变化。我们最近这几年新动能快速成长,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方面,不光是我们自己、在座的各位有感受,外国的朋友到中国来也会有深切的感受。为什么中国很多新业态,像移动支付、网购等,发展这么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得益于中国政府实施的包容审慎监管政策。因为新业态新模式作为新生事物,可以说发展未知远大于已知,而且在发展过程当中往往不可避免地带来这方面那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要采取包容审慎监管,既要推动规范发展,也要给予足够发展空间,不要一棍子打死。《报告》对新动能发展都作出了部署。回过头来看,我们的新动能在商业领域、流通领域发展应用得很好,下一步还要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发展“智能 ”,运用这些新的工具手段和新的组织模式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改造。

发展新动能,关键在于科技进步。中国创新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自主创新能力还是不太强,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凸显。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对创新发展的支持,特别是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报告》提出要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强化原始创新;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项目间接经费占比,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试点;在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上下功夫等。相信随着这些政策举措的落地,对科技创新和相关领域改革会是一个大的推动。

第四,把握《报告》中体现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支紧张的情况下,社会上很多人有一个担心,就是说今年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政策会缩水、力度会减弱,特别是基本民生保障这一块会受到影响。《报告》可以说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回答了这些问题,回应了各方面的关切。应该说今年保障民生的政策更加有力,保障基本民生的力度进一步加大,该办的民生实事一件也没有少。这不仅体现了中国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浓郁民生情怀,更重要的一点,这也是中国发展制胜之道。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民生改善了,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了,社会保障完善了,大家才有能力去消费、更放心地消费,从而带动整个内需的扩大。这几年来,我们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民生不断完善中又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已经走出一个良性的循环。当然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脱离中国当前还是发展中国家、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在民生里面,我简单给大家介绍几点。第一,今年提出了就业优先政策。这是第一次把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列,这里面体现的不仅是要强化我们已有的就业促进政策,而且要把就业的问题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审视和推动。这是什么概念呢?要贯彻就业优先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首先要保就业,《报告》里讲我们稳增长首要是为保就业。这就要求在支持各个产业发展的同时,要大力支持那些就业容量大的小微企业和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在就业中要更好统筹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与培养满足经济转型发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就业优先政策,它的含义非常丰富,《报告》里提出两项跟就业有关的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大政策,一是今年我们高职院校要扩招100万人,现在中国高职在校学生1300多万,每年招生400万人左右,今年要在这个基础上再扩招100万人,并有相关的政策作为保障。二是今年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用于1500万人次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通过实施这种就业优先政策,既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同时也提升我们劳动者的素质,从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所以,就业优先政策既体现了重视民生的导向,也体现了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要求,既是民生政策,更是发展政策。

第二,《报告》提出了促进居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因为促进消费增长关键是促进居民增收、提高消费能力。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政策,大体上将使8000万纳税人无须再缴个人所得税;实施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覆盖教育、养老等民生支出,将惠及7000多万户家庭。当然二者之间是有所交叉的。

第三,《报告》提出了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重大政策。内容比较多,我给大家简单点个题。比如在教育方面,今年中央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超过1万亿元。又如在医疗方面,今年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还提出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我们国家每年新发癌症病例380万,累计算下来大概有上千万家庭受到困扰,今年提出来要实施这个行动,推进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报告》把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我们现在高血压患者是2.7亿,糖尿病患者超过9700万,加在一起是3.6亿。这两种病的药目前住院可以报销,门诊报不了,今年把这两项纳入门诊报销,能更好地促进慢性病的防治。

在社会保障方面,比如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适当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又比如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和婴幼儿照护服务,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这次还提出来要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我们现在老旧小区大约40亿平方米,是2000年以前建成的,设施比较落后,要推动进行改造,支持加装电梯,解决老年人的生活不便等问题。这些实实在在的措施,跟前面的就业是一样的,既是民生措施,也是发展措施。比如我们要改造老旧小区,按三年来改造,能带动多少投资?再比如我们要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中国现在60岁以上老龄人口近2.5亿,把社区养老服务业发展起来,这里面蕴含了多少就业机会?又蕴含了多少投资?《报告》中还提出其他方面改善民生的措施,比如推进移动网络提速降费,去年要求移动网络流量资费下降30%,我们做到了,今年在这个基础上要再降20%,在全国实行“携号转网”,规范套餐设置,让降费实实在在。

总体来讲,在《报告》里提出了很多措施,既是改善民生的措施,也是促进发展的措施,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这里不一一介绍了。今年主要是想给大家多介绍一些情况和措施,花的时间长了一点。

下面我愿意就大家关心的起草情况回答各位的提问。

胡凯红:

谢谢黄主任。下面请大家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提问(刘健 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注意到今年对GDP的增长预期目标进行了调整,请问这是出于什么考虑?有没有必须要守的速度底线?谢谢。

黄守宏:

谢谢。经济增长速度,就是所谓GDP增速,作为一种基础性、综合性的指标,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因为这个指标也是制定财政等其他指标的重要基础。在当前形势下,GDP增速的指标怎么确定,国内外非常关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GDP增长的预期目标确定为6%—6.5%,这是根据当前国内外的形势、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的。过去两年GDP增长的预期目标都是6.5%左右,实际上2017年增长了6.9%,2018年增长了6.6%,实际增速都超过了预期目标。今年形势更加复杂,国内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这种情况下,在前两年基础上适当调低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应该说是符合实际的。

今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很多,有的变化和风险挑战目前也难以预料,经济增速等指标在季度、月度之间,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波动,应该增加预期目标的弹性。综合以上考虑,采取适当降低GDP增速预期目标并设定为区间值的方式。这种方式,我们2016年就采用过,当年的预期目标为6.5%—7%,实践证明效果是好的。通过测算,6%—6.5%的预期目标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今明两年GDP增速只要保持6.2%左右,就可以实现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另外,这一目标与当前的潜在增长率比较吻合,与社会各方面的预期比较吻合,也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同时,这一目标也可以确保实现比较充分就业,这对中国政府来讲是最重要的任务。现在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比较强,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大体可以带动190万到200万人就业,按照6%—6.5%的预期目标测算,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在此基础上,还要力争达到近几年的实际规模。

关于有没有必须守住的速度底线问题,对中国来讲,只要就业增长、居民收入增加、环境改善,经济增速高一点、低一点都是可以接受的。谢谢!

纽约时报记者提问(刘健 摄)

纽约时报记者:

您刚刚提到,在本次减税过程中80%降低的是制造业税负,这是否考虑到了在近期的一系列贸易摩擦当中所造成的影响?

黄守宏:

谢谢。我们的各项政策都是基于中国经济发展和客观实际制定的。在中国的增值税结构中,制造业占了60%左右。我所说的减税80%左右,是指对制造业的减税占了整个减税规模的80%左右。这是因为,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制造业企业受市场供求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面临不少困难,所以这次把减税的重点放在小微企业和制造业企业上,这是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的情况所做出的决策。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提问(刘健 摄)

经济日报记者:

黄主任,最近我们看到股市涨得不错,很多人把这与近期国务院一系列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的一些政策结合起来,认为降准等一系列政策是放水,这些资金将流入股市、房地产等一些大家认为非实体经济的行业。您对此怎么看?接下来对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方面会有怎样的政策?谢谢。

黄守宏:

谢谢。股市的事,是方方面面都很关心的,也是很敏感的话题。大家可以看一看,不仅是中国的股市,全世界的股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国际上的很多变化,包括一些国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及其他政策的调整,都会在股市上反映出来,引发股市波动。中国股市有一定的特殊性,股民数量之多,是别的国家没有的,融资结构决定我们有些方面的情况更为复杂。至于股市出现目前的情况,原因有很多,我们现在很多政策对股市肯定是有影响的。比如,最近国务院围绕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出台的一系列举措,在预期上对整个社会来说提振了信心。中国这些年在货币政策方面一直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同时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2013年以前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一直较高,近年来不断下降,去年底降到8.1%。在这个基础上,运用多种方式疏通货币传导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几年我们一直是这么做的。今年《报告》提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来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包括改革完善货币信贷投放机制,适时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数量和价格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降低贷款成本。这些是原则性要求,同时还有一些具体安排。比如,除了全面降准之外,我们还强调给中小银行定向降准,释放出来的流动性全部用于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再比如,最近出台措施支持大型银行通过发行永续债等方式来补充资本金,除了增强风险防控能力之外,一个很重要的考虑是增强银行对企业的信贷投放能力。另外,健全金融机构内部考核机制,落实好尽职免责举措。当前很多银行钱是有的,但就是不敢贷,主要是担心被追责。要建立金融机构激励机制,在对小微企业贷款方面,只要信贷员切实尽责了,即使由于市场风险导致贷款不能完全收回来,也不能追他的责,因为市场波动的事情很难说清楚。不要说小微企业了,就是对大企业来说,要求所有项目贷款百分之百按时收回来,也做不到。所以,商业银行才提取贷款损失准备。对小微企业贷款,还是要适当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

凤凰卫视记者提问(刘健 摄)

凤凰卫视记者:

请问黄主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提高赤字率、扩大财政赤字、大规模减税等措施。这会不会导致政府负债大幅增加,从而带来财政风险呢?另外,有人认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已经很大了,为了稳增长,会不会导致隐性债务急剧增加,然后带来一些财政风险呢?谢谢。

黄守宏:

谢谢。总体上看,目前中国政府债务并不高,到去年底各级政府政府债务是33万亿多一点,负债率是37%。这是什么概念呢?既低于欧盟60%的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的负债率。其中,中央政府负债率是16%多一点,地方政府20%多一点,加在一起也就是37%左右。社会上有些人担心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主要是对隐性债务这一块心里不托底,有各种各样的数据。我们这几年一直采取措施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进行控制,去年在三大攻坚战中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里,把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特别是隐性债务风险作为重要任务,并提出明确要求。我们已经出台了对地方政府违规举债问责等一系列政策,应该说地方政府在扩大隐性债务这方面的冲动受到了很大的抑制,隐性债务上升的势头得到了遏制。

在当前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要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对我们这个发展阶段来讲,要实现创新发展,要改善民生,要推动产业改造升级,要发展新动能,都离不开有效投资,保持投资的合理增长。去年我们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9%,扣除价格因素后增速更低。今年《报告》提出扩大投资的一些政策措施,就是要使投资回升到合理增长水平。地方要合理扩大有效投资,没有钱能行吗?在当前一些地方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缺钱又要干事,就要适度借债。在这一点上,中央政府的态度非常明确,举债是可以的,但要采取规范的方式,就是“开前门”“堵后门”。怎么开前门呢?《报告》中提出,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增加8000亿元,还提高了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提出继续发行一定数量的地方政府置换债券,以减轻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利息负担。我们既要采取这些措施开前门、让地方干事,还要把后门堵住,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坚决把隐性债务风险控制住。从目前来看,隐性债务增长势头已经遏制住了,存量债务的问题也正在化解。我前面讲的这几项措施,其实也有利于化解存量债务。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刘健 摄)

中国日报记者:

黄主任您刚才也提到《政府工作报告》中出台很多惠民惠企的政策,有人担心说这些政策如何能够落地,真正落实,您对此有什么回应和看法?谢谢。

黄守宏:

我相信你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担忧。因为人嘛,希望越大,如果实现不了失望就越大。最近这些年,坦率来讲,我们有些政策的贯彻落实是不够理想的,这没什么可以隐瞒的。对此,我们的市场主体和老百姓也存在不满意的地方,所以有人说,上面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好,下面的“歪嘴和尚”把“经”给念歪了。我想你们记者哪里都去,可能也听过类似的说法。

今年我们在减税降费、简政放权、改善民生等方面出台了很多有力度的重大举措,有一些人担心落不到实处。对于各级政府来讲,如何说到做到、不放空炮,这是一个考验。《报告》里讲了这么多好东西,要是落不了地,让老百姓没有感受,还不如不说。大家可能也注意到,这次《报告》讲完减税降费后还专门有一段话,讲要确保减税降费落实到位。《报告》篇幅有限,之所以用这么大篇幅这样讲,并强调政府过紧日子,目的就是坚决确保减税降费落实到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政策落实落地,习近平总书记对抓落实、重实干有一系列明确要求,李克强总理也反复强调要抓好落实。大家可以把这一段内容与《报告》中关于政府自身建设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报告》强调,要减少文山会海,坚决反对和整治一切形式主义。在起草《报告》过程中,有关部门已经在同步研究怎么抓落实。《报告》经过人代会批准之后,国务院会很快分解落实《报告》提出各项任务。过去我们有些政策之所以落实不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些政策措施过于抽象、操作性差,也缺少配套的政策措施,导致难以落地。今年要及时出台相关政策的配套措施。

还有就是加强对政策落实的监督。这种监督不仅是要通过政府内部的约束机制,还要进行第三方评估,特别是要让老百姓、让市场主体来评判。大家注意到在优化营商环境部分,有一句话是“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我过去对“好差评”这个词并不是很了解,但是我听同事说这个“好差评”是网民和青年人中的流行词。今年就是要通过“好差评”,对政务服务、对政策落实形成社会监督、社会推动的倒逼机制。谢谢。

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记者提问(刘健 摄)

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记者:

黄主任,去年《政府工作报告》里面谈到货币政策时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今年《报告》里似乎把“中性”删除了,这个改变是如何确定的?是不是说我们的货币政策基调改变了?另外,《报告》里提到人民币的时候强调,增加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考虑到中美贸易谈判正在进行,汇率也是一个重要的谈判要点,我们应该如何去判断今年人民币汇率变化的方向?谢谢。

黄守宏:

谢谢。在货币政策方面,这些年基调是没有变的,都是强调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有的时候表述中有“中性”,有的时候表述中有“松紧适度”,等等。其中一个考虑是,想把专业性很强的政策术语,用老百姓能理解的语言表述出来。虽然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表述,在不同年度之间有一些变化,但基本取向没有改变。不光对货币政策表述是这样的,其他的一些表述也有类似的情况。

关于人民币汇率,我们对人民币汇率的立场没有什么改变,这些年一直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汇率的弹性也在不断地扩大。中国历来不靠人民币贬值来刺激出口,我们多位领导人都强调过这个观点,我们确实也是这么做的。今年的情况也是这样的,我们将继续推进利率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完全能够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人民币汇率跟股票一样,各种影响因素很多,市场有波动,高一点、低一点,起起落落都是正常的。有的时候根据人民币汇率短期的波动,来倒推中国货币政策取向是不是改变了,这是不合时宜的,事实上也没有那么回事。分析中国经济走势,不能只从表象的、短期的波动来推断,那样往往得出一些不符合实际的结果。谢谢。

胡凯红:

黄主任还有什么要说的?

黄守宏:

很感谢大家花这么长时间来听我作这些介绍。今年对中国发展来讲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同时也是我们要应对较大困难和挑战的一年。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国人民同心协力、攻坚克难,就没有过不去的坎。中国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从来都是在攻坚克难中前进的。过去中国已经创造了很多超出预期的成就,我相信今年也不会例外。谢谢各位!

胡凯红:

今天的吹风会到此结束。谢谢黄主任,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