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扬起科技创新的风帆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开拓出前所未有的新图景、新方略、新实践。北京作为首都,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积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了首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面对大势与大事,全市党员干部振奋有为、埋头实干,真正把思想凝聚了起来、把职责担当了起来,城市治理水平和能力稳步提升,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由布子到行棋,由部署到落实,三年多时间,收获了成绩和效果,也积累了经验和心得。面对“十三五”,我们定力更坚,信心更强,精气神更高。《北京日报》今起推出“治国理政新实践·北京篇”报道,以具体而生动的案例反映北京全面落实中央精神的火热实践,为决胜全面小康的冲刺凝心聚力。其中,第一篇就是关于咱科技工作者的,与您分享:
6.9%,这是去年北京的经济增速。意味着在前一年GDP首破两万亿元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相当于1995年全年的经济总量。 稳健增长的同时,科技创新推动转型,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高精尖比例一再提升,优势产业贡献率超过七成,成绩亮眼。 把日历翻回两年多前的秋天,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到中关村集体学习,因首次将课堂搬到红墙外而为世人瞩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切实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的要求,坚定了北京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发展方向。5个月后的2014年春,总书记又考察北京并就首善之区建设提出要求,科技创新中心第一次被明确为首都核心功能。 北京切实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告别传统的经济增长思路,推改革、调结构、疏功能、提质量,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让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重原始创新,加快中关村建设紧抓机遇瞄准全球市场发力
“我们一直在寻觅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经过各方面的对比我们确信,在中国乃至整个亚洲,中关村都是最符合条件的。”2015年9月,在素有科技园区“奥运会”之称的国际科技园区协会年会上,瑞典一家科技孵化器的总裁乌尔夫·鲍勃斯签下与中关村的合作协议,脸上难掩兴奋。 当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上,在中关村示范区设立子公司或研发机构的企业数量就达到99家,其中不乏英特尔、微软、IBM、西门子、三星这些科技巨头。 “中关村从无到有,时刻都在变化和创新,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年近九十岁高龄的中科院高分子化学家胡亚东,亲眼见证中关村30年的变革。现在,这里已成为全球创新创业网络的枢纽之一。 中关村向国际化进发,是总书记的期望。2013年9月30日,中关村示范区的展板前,习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委员们久久驻足,仔细听取介绍,了解云计算、大数据、量子通信这些高端技术研发和应用上的突破。 “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 ——在这次政治局集体学习中,习近平一连用了3个“不能”来强调创新驱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总书记专门叮嘱:面向未来,中关村要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度,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目标催人奋进。10月1日,本是国庆长假头一天,而北京副市级以上领导全都没有休息。市委书记郭金龙主持会议立即抓落实:北京要举全市之力抓好中关村示范区建设,从战略层面抓住定位、突出重点,做好顶层设计,狠抓政策落实,推动中关村发展,带动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首都更大的贡献。(下转第二版)接踵而至的,是一条条措施冲破发展桎梏,一项项政策先行探索经验,一次次裂变迸发创新活力,一个个尖端技术引领行业变革。 创业公司格灵深瞳刚起步,就自主研发出全球首个三维视觉感知技术。应用这一技术,即使你在银行只掏出一把名片那么薄的小刀,只在键盘上贴一层盗取密码指纹的薄膜,这些肉眼很难留意到的细节,三维监控系统立即就能监测并且报警。 赛美环能公司创始人朱荣辉率领着多家中关村企业,只用了两年多时间,就打破了国外垄断,攻下海水淡化技术。这项独有技术,结合太阳能发电,系统运行能耗大大降低,将当前的海水淡化制水成本降低10%以上。 创新的核心是关键技术。中关村的应用创新虽然很多,可相比硅谷,颠覆性的原始创新技术又有多少?过去,中关村人听到这样的问题,或多或少有些不好意思。印象中,中关村追随性的创新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原始创新少,引领性不够。 而今,状况越来越令人振奋。 在武汉,首批黄标车已经装上了一根来自中关村的高科技喷枪,尾气排出之前,就会与喷出的尿素化学反应,让氮氧化物瞬间变成氮气和水。这项“化腐朽为神奇”的技术,就诞生在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 2014年8月,北大、清华等13家科研单位和商飞、潍柴等70多家行业龙头走到一起,成立了这个研究院,在京城西北打造北京创新创业湾。撑起创业创新湾的,是仿真与设计、智能机器人、先进制造、智能电网、水处理、节能减排、信息安全、遥感、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尖端科技。首都各大高校中,66个项目率先入列,学术带头人与科技企业一起协同研发。 去年10月,价值330亿元的高精尖项目签约亦庄,这里面,既包括东方晶源极大规模半导体设计制造最优化系统等一批集成电路类产业项目,也包括汉德工业4.0促进跨境基金等集成电路类基金项目。而在此之前,亦庄已率先在国内建成首条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尤其是被称为“中国芯”的中芯国际,研发生产出28纳米高通骁龙410处理器,真正实现了我国在32-28纳米芯片生产上“零”的突破。 两年之间,“高精尖”产业在中关村示范区经济总量中占比从60%提高到74%。中关村内高校院所和企业主导或参与了透明计算、人工智能、量子通信、蛋白质结构等基础前沿研究和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速铁路、深水钻井平台等多项国家战略高技术项目,近百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
北五环仰山桥畔,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调度大厅内。巨大的显示屏幕上,是实时展示的北京地铁运行状况。看着这张四通八达的大网,习近平总书记接连发问:如何实现远程调度?怎么通过信息化手段疏通大客流?……问题都指向北京轨道交通建设运营中的核心技术。 听说北京研发的信号系统在地铁线路上开始应用、效果很好,习近平说,今后我们就是要大量研发这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 就在2年前的这次考察中,总书记讲话明确了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北京的广大干部群众敏锐地认识到: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央赋予北京的新定位。北京作为首都,科技智力资源丰富,有基础、有条件,更有责任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方面有更大的担当、更大的作为。 经济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要想让新的增长点破茧而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强化服务改革就必须跑出加速度。政府习惯了监管的角色,如何在服务上下功夫?如何持续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搭台?走出中关村一隅,又如何谋划全局,激发全社会的无限活力?一个个新问题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 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后,专题研究的第一项重大改革举措,就是出台《关于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意见》。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等8个方面率先破力改革。 在总书记考察北京40天后,一份放眼未来4年的规划出炉,《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确定了首都蓝天行动、生态环境建设与环保产业发展等12个重大专项,用技术创新的办法解决可持续发展和保障民生的老问题。 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总纲领只是第一步,多领域更细致的政策跟着突破:“京科九条”、“京校十条”发布实施,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和协同创新;《北京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北京市专利保护和促进条例》发布实施,进一步完善激励创新的法治环境。 朝着建设科技创新中心这个目标,北京搭平台、出政策、聚人才、接任务,不断砥砺前行。 作为首都,如何服务国家战略?北京放眼京津冀,谋划三地协同创新。 承德高新区管委会7楼,叮叮咣咣装修了一个月。挂上招牌,这里成为河北大数据交易中心。大数据交易,从中关村扩展到北京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又过一年,便又开始扩展到津冀。去年下半年,北京数海科技公司与承德谈了三次,交易平台落地一事便敲定下来。 数海科技的大数据交易发展之路,就是北京创新驱动发展的轨迹。去年,北京相继发布《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工作方案(2015-2017年)》,启动实施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项目,支持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和北京技术市场在津冀建立合作站、服务平台。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河北分中心、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京津中关村科技新城等一批共建园也扎实起步。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 今年初,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出炉,由北京主持完成的71项成果获此殊荣。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7项,三奖相加占到国家奖通用项目授奖总数的三成。 总书记在中关村考察时特别强调,中关村要为在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两年来,大量源自北京、特别是中关村的新技术不断向全国各地输出,落地生辉。 2014年,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首次突破3000亿元。细看数据,可以绘出一张密集的全国创新扩展地图:50%以上的北京技术辐射到京外省市,覆盖全国335个城市;技术合同项目和成交额分别达到37212项和1722亿元。 北京技术对外辐射加速,正成为全国经济转型的强大驱动力。
一杯泡沫上特意绘着“3W”的咖啡从吧台里递了出来,接过咖啡的,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这是2015年5月,总理来到中关村创业大街调研。大批在此“安营扎寨”的创业者们围过来,奇思妙想在一张小小的咖啡桌前娓娓道来。 一个原本日渐萧条的海淀图书城因移动互联激发了活力,天使汇、车库咖啡、3W咖啡等10余家创业创投平台入驻,云集了互联网创业圈子里的先锋力量。 科技是火种,激情是氧气。创新创业风起中关村,刮向北京城。 不问年龄,不惧失败—— “神童”赵柏闻16岁时就开始研发世界前沿的基因技术,21岁又率领“小伙伴”创业,要通过微生物检测技术,帮助医疗机构在足够短的时间内判断出病原,在“未病”状态下进行健康监测及干预。 同样21岁的高婧在哈佛读书、在香港创业。但她也把公司搬到中关村,跟合伙人一起开发了全球首个无障碍手机网页。 福布斯连续三年发布的“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上,中关村连续三年有10人以上入选。 90后正成为北京创业主力军。大三学生不惧失败、投身创业,让“21岁现象”召唤越来越多的创客。 不问地域,遍地开花—— 拿到了天使投资,法律服务网站“法斗士”的联合创始人许开辰把企业从孵化器搬到清华大学旁边的华清嘉园小区,与天南海北的创业者相汇,积蓄能量。每年,华清嘉园、锦秋国际、长远天地这些居民楼里,都会有前仆后继的新生力量循着前辈的成功轨迹进驻打拼。 在北四环与北三环之间,6.48平方公里的知春路地区先后成长出联想、新浪、金山等知名企业,不断孕育小米、UC、36氪等创业明星。在创新驱动的感召下,这条街上每栋写字楼都挤满了创客,天使投资人和创业投资机构挨门挨户地搜索好项目。 十公里外,东城区的旧厂房、老院落,也“腾笼换鸟”办起了19家“胡同创意工厂”,光线传媒、盛世骄阳等一批知名文创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蓬勃成长。 北京东南,国内第一家围绕种业全产业链打造的科技园区落子通州,科研院所与种业企业合作,培育的多款蔬菜良种打破国外垄断。 不问出处,投身众创—— 从事房地产行业多年的张剑毅然转行,在CBD、望京、中关村、西直门等39处写字楼里办起“众创空间”,创业者拎包入驻,创业服务立即跟上,从企业入驻到开始运转,最快只用2天。 有近30年历史的雅宝路抛掉“中国最大轻工业服装市场”的头衔,挂起“朝外企业孵化器”的招牌,疏解后的楼宇转型做起创意企业孵化器,要为创业之初的公司提供办公场地和服务。 矗立在双桥的亚洲最大水泥筒仓,曾为亚运会、奥运会场馆建设立下功勋。如今,陈旧的工业厂房转身办起创意园区,主打文化产业。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北京点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火种,谋划打造引领全国、辐射周边的创新发展战略高地。 2015年10月,《北京市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历经多时筹划,以市政府名义正式发布实施。 不过一周,清华、北大、人大等13所高校负责人从市教委主任线联平手中接过“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铜牌。市政府每年提供5000万元到1亿元的经费投入,让智力资源密集的高校,成为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城市新定位的强大支撑。 不过一个月,全国首个创新创业社区在回龙观开张。原先的“睡城”整合45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打造大型、有产业平台支撑的“双创”社区,吸引居住在这里的年轻人回家创业。 …… 科技的星火,点燃全社会的热情;北京经济社会发展,迸发出勃勃生机。 这样如火如荼的氛围里,符合首都功能的新业态不断涌现,“高精尖”的经济结构,基础更加坚实。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北京正向全国高端创新创业的核心区与发源地的目标大步迈进。 不断积累,飞跃必来。 北京在全球创新产业中的地位,正实现由“跟跑”为主向“跟跑”、“并跑”、“领跑”并存的华丽转变。 扬起科技创新的风帆,北京开启发展新航程。(来源:北京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