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二号飞船载人返回都有哪些“神操作”

 
日期:2021-09-17 15:02   点击数:7110   来源:光明日报   共有条评论
分享到
 

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搭载3名航天员从中国空间站荣耀归来,稳稳降落在甘肃酒泉东风着陆场,圆满完成了载人飞行天地往返任务。

那么,本次太空载人返回都有哪些“神操作”呢?记者邀请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以下简称航天五院)的专家来为大家盘点。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撤离模拟图  


 返回前有个“热身”动作

当3名航天员关好核心舱舱门,进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后,飞船就开始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分离,并在返回前开始“热身”动作:从前向对接口分离后,飞船沿着设计好的弧线绕飞至后向对接口,稍作停留再次绕飞至径向对接口,为后续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的径向交会对接进行全面技术验证。据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系统总体主管设计师彭华康介绍,此次“热身”是飞船自动测量与空间站的相对位置、姿态和角度,自主判断并飞行。


返回轨道竟然“丝毫不差”

以往载人飞船返回都是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的草原上,这次神舟十二号为何选择了位于巴丹吉林沙漠的东风着陆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总体飞控负责人杨海峰表示,返回舱必须以固定的再入角进入大气,“如果再入角太大,就会导致返回舱外部温度过高;再入角太小,又会直接飞出大气层”。为此。飞船轨道设计团队在返回轨道设计方案中加入了预测校正制导方法,帮助返回舱在再入过程中根据实时位置、气动参数、瞄准点偏差等自主计算并维持再入轨迹,以适应落点的变化以及轨道变化范围大的特点,保证返回轨道“丝毫不差”。


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回家

返回舱是上窄下宽的钟形设计,在推进舱和返回舱分离以后,返回舱会利用自身装配的发动机调整姿态,变成大底朝前的飞行状态。“这样一来,返回舱在穿越大气层时就会产生升力,能够对飞行轨迹进行一定的控制,从而保证落点准确度更高,对航天员的过载冲击更小。”据杨海峰介绍,不仅返回舱要采用舒适的返回姿势,航天员也要以几乎与大底平行的角度“平躺”在座椅中——“选择这样的姿势返回是为了更好缓解飞船减速过程中形成的冲击,从而给自身带来更多保护”。


“防热外套”让航天员安全无忧

返回舱从400公里左右的太空轨道进入大气层后,会以每秒数千米的速度与大气层发生摩擦,形成上千度的高温,就像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球冲向地面。为了保证返回舱内部始终保持在合适的温度,航天五院结构与机构研制团队持续攻关,为载人飞船返回舱研制出特殊的防热材料。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机械总体主任设计师刘晓震将其形象地称为“防热外套”,即通过表面耐烧蚀材料在熔化、蒸发和分解时带走大量热能,阻隔高温传导进入舱内,保证舱内空气温度维持在20摄氏度左右。“虽然只有薄薄的一层,却是保护航天员生命安全的‘防火墙’。”刘晓震强调。


安全着陆要打一套“组合拳”

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是返回舱在着陆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据悉,舱体距离地面10公里左右时,飞船的速度已经降到每秒330米以下,这时返回舱上的静压高度控制器通过测量大气压力自动判定所处高度并开伞减速,将返回舱速度逐步降到每秒7米左右。可是,如果以这样的速度直接撞击地面,还是无法保障航天员的绝对安全。怎么办?航天五院载人飞船研制团队设计了一套“组合拳”,让返回舱在距离地面1米时悬空急停,利用返回舱反推发动机的反向力量进一步减缓降落速度,同时通过返回舱底部的由吸能外壳、减振材料和座椅缓冲机构组成的减振系统进一步吸收能量,从而保证航天员绝对安全着陆。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蕾 通讯员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