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6次并购,东方精工从行业“隐形冠军”到国际化企业

 
日期:2017-11-24 09:49   点击数:2532   来源:南方日报   共有条评论
分享到
 

   近日,广东东方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精工”)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公司今年1—9月营业收入为23.37亿元,同比增长115.46%,净利润为2.05亿元,同比增长182.62%,同时预计全年净利润将同比增长190%至240%。

    从1996年公司设立至今,这家位于南海的民营企业已经在智能自动化瓦楞纸箱包装设备这一细分行业做到全球前三。

    2011年上市之后,在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东方精工在短短几年时间内通过持续的境内外收购和投资实现了对意大利Fosber等6家知名企业的重大合作,打造出整个集团“智能包装设备”和“高端核心零部件”并举的双主业战略版图。

    从“隐形冠军”到“并购高手”

    公告显示,今年1—9月,东方精工营业收入为23.37亿元,同比增长115.46%。与规模上百亿元的装备制造企业相比,东方精工并不算大企业,其所处的瓦楞纸箱包装设备行业,在中国甚至全球的规模也不算大。

    但东方精工走出了自己的“行业龙头”之路。

    从水性印刷机、后踢送纸印刷开槽模切机、下印式前缘送纸印刷开槽模切机开始,立足研发的东方精工频频创下国内同行第一的纪录。

    近年来,东方精工生产的智能自动化瓦楞纸箱包装设备,相比传统设备,可以为国内的纸箱厂节约60%左右的人力;其产品设计和管理标准均对标欧美洲,在国内最早获得欧盟CE认证,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及印度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位居全球第三。

    除了在细分行业成为“隐形冠军”外,东方精工更为外界熟知的一个称号是“并购高手”。

    从2014年完成并购意大利Fosber开始,3年内东方精工执行了6次并购,以公司的“双主业”战略为导向,涉足智能包装、智能物流、智能仓储和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领域。如今的东方精工不仅是国内的行业龙头,也正成为世界熟知的中国民族品牌。

    “蛇吞象”后的国际化布局

    梳理东方精工21年的发展历程,2011年是一个里程碑。在这一年,东方精工登陆中国的A股市场,开始踏上“国际化发展”和“全产业链延伸”的战略转型之路。

    2013年,东方精工发起第一个跨境并购,目标直指其产业链上游企业——意大利Fosber集团。彼时,意大利Fosber的销售额已经达到10亿元,在全球细分行业内排名第二,东方精工的销售额仅为3个多亿。

    但在东方精工董事长唐灼林看来,如果未来瓦楞纸箱包装设备行业出现一个新的世界级企业,那这个企业一定会在亚洲,也一定会在中国出现。“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不去做?”唐灼林说。

    而当时双方能够实现合作还有一个契机,“Fosber创始股东已经超过70岁,面临着没有接班人的问题,同时它也有拓展亚洲市场的迫切需要。”东方精工董事会秘书杨雅莉回忆:“双方可以说是不谋而合。”

    正如东方精工高层所料,这一“蛇吞象”的并购进展很顺利:从2013年7月启动并购,到2014年3月完成60%股份的交割,东方精工仅仅用了8个月。

    随后东方精工开启了全球“爆买”模式,无论是参股还是控股,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每一步都紧紧围绕其“国际化”发展和“全产业链”延伸的战略转型。

    杨雅莉介绍,意大利Fosber与东方精工是紧密的上下游产业链,随后并购的嘉腾机器人、意大利Ferretto集团和意大利EDF的产品,则属于客户端实现“工业4.0”配置需要用到的智能自动化产品。这意味着,纸箱厂可以在东方精工完成整厂智能自动化的“一站式”采购,其中就包括智能自动化生产设备、智能自动化仓储物流设备等。

    考虑到东方精工上市主业属于专用设备行业,细分市场“天花板”明显,杨雅莉表示,公司在战略方向上选择了布局“高端核心零部件”作为第二个主业板块。

    目前,东方精工已经完成了苏州百胜动力(船用动力设备)和北京普莱德(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PACK)的控股收购,东方精工的“双主业”战略初见规模。

    建合资公司开启“东方 ”模式

    耀眼的并购案例背后,如何让并购拥有生命力一直是东方精工探索的方向。在东方精工看来,这不仅关系到并购双方前期的共识,并购后的整合与协同同样关键。与境外合作伙伴共同设立合资公司成为东方精工消化并购增量和价值的重要途径。

    在并购意大利Fosber集团之后,2014年底东方精工与合作伙伴的合资公司——广东佛斯伯智能设备有限公司便落地佛山;而在参股意大利EDF之前,东方精工就已经与合作伙伴共同设立了合资公司——佛山市南海欧德佛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把合资企业落地中国有多方面考量,“并购只是‘走出去’,我们的目的还在于‘引进来’,国际先进技术的消化需要合资公司的载体,通过双方联合组建的研发、生产、销售等管理团队,才能真正实现西为中用,更好的带动本土技术力量的提升,同时可以培养一批产业工人,形成高效的工作作风和工作习惯。”东方精工副总裁谢威炜表示。

    如今,在东方精工的总部,外国人的身影正越来越多。在唐灼林看来,本土企业的成长,学习借鉴国外技术是必经之路,但一味模仿难以支撑企业长期发展,“唯有不断分析总结,反复验证改良,才能成就品牌。”

    东方精工正通过“产业 资本”的方式发展壮大。今年6月,东方精工子公司北京普莱德与北汽新能源签下36.89亿元大订单,随着高端核心零部件业务板块的高速成长,“东方 ”将会有更多可能。

    ■记者手记

    “蛇吞象”背后的逆袭

    这两年,跨国并购正成为一股热潮。对于欧洲知名企业,中国企业已从当年的“追逐者”变为如今的“买主”,这样的逆袭几年前就已在东方精工身上上演。

    2003年,作为国内最早从事瓦楞纸箱印刷设备的生产企业,东方精工凭借对标欧洲的产品品质,开始在海外打响知名度。

    2011年,东方精工登陆国内A股市场,这亦是公司“二次创业”的开始。东方精工董事长唐灼林回忆,“在筹备上市时,我就想,如果上市成功,一定要把东方精工做大,而不仅仅是做强。”

    上市之后,在“产业 资本”这一发展策略的指导下,东方精工大胆地向细分行业排名全球第二的意大利知名企业Fosber发起被业界称为“蛇吞象”的并购。回首看去,在3年内实行6次国内外并购投资,如今的东方精工已经开始从“并购投资”向更深层次的“集团管控”迈进。“东方 ”这一战略,正助力东方精工实现“小企业”向“世界企业”的跨越。

    ■企业金句

    学习借鉴国外技术是必经之路,但一味模仿难以支撑企业长期发展,唯有不断分析总结,反复验证改良,才能成就品牌。

    ——广东东方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灼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