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疯”上海人的垃圾分类南下了!深圳每年拿出6000多万做奖励 还记得数月前“逼疯”上海人的垃圾分类吗?在各种“为了干湿分离而敲核桃一晚上”“坐火车到隔壁城市扔垃圾”的段子下,吃瓜群众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庆幸自己所在地区没有如此严苛。
如今,垃圾分类“史上最严”措施也来到了深圳。试行一周后,e公司记者发现,哪怕是在垃圾分类上,深圳的措施也具有鲜明的深圳特色:简明、奖励、推动科技落地。 深圳6250万奖励垃圾分类成效显著者 在上海,居民需要专门学习如何辨别干湿垃圾,并且其中很多分类并不是想象中的“干”或“湿”。例如,干燥的坚果仁是湿垃圾,湿纸巾是干垃圾。此外,干湿必须分离的规定,还让居民在丢失干湿属性共存的垃圾时,专门花精力来自行分离。例如,如果想扔掉还没有吃的一包核桃,就必须一个一个撬开核桃壳,把壳放进干垃圾分类里,把果仁放进是垃圾分类中。这些复杂的分类和规定让上海人民大呼“崩溃”。 相比之下,深圳的分类就简单明了很多。不同于上海干湿垃圾分类模式,深圳垃圾分类推行“四分法”。将生活垃圾总体分为可回收物、有害、易腐和其他垃圾四大类。 其中,可回收物指适宜回收和资源利用的废弃物,包括废弃的玻璃、金属、塑料、纸类、织物、家具、电器电子产品和年花年桔等。 易腐垃圾指家庭、个人产生的易腐性垃圾,包括剩菜、剩饭、菜叶、果皮、蛋壳、茶渣、汤渣、骨头、废弃食物以及厨房下角料等;(目前,厨余垃圾只能在每天傍晚七点到九点定时定点投放)。 有害垃圾指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且应当专门处理的废弃物,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管等。 其他垃圾指除以上三类垃圾之外的其他生活垃圾,比如纸尿裤、尘土、烟头、一次性快餐盒、破损花盆及碗碟、墙纸等。 乍一看似乎很复杂,但是实施中的垃圾桶却不只是简单四个,为了方便居民一眼认出所扔垃圾的分类,在这些试行的小区里,都摆放多个垃圾桶,每个都明确地只画出一种垃圾大类。分别为电池、灯管、玻璃、金属、塑料、纸类、织物、家具、年花年桔、厨余、其他。 此外,深圳为了鼓励垃圾分类的推广,“财大气粗”地计划每年拿出6250万元奖励分类成效显著的单位、住宅区、家庭和个人。2019年11月1日,《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激励办法》(下称《激励办法》)正式在深圳实施。《激励办法》规定,每年对分类成效显著的单位、住宅区、家庭和个人给予激励,针对家庭、个人、住宅区限定名额分别为5000个、1000个、500个,单位不限定名额。 激励的方式由通报表扬和资金补助相结合。在资金补助方面,“生活垃圾分类积极个人”补助资金1000元;“生活垃圾分类好家庭”补助资金2000元;“生活垃圾分类绿色小区”将按照10万元/1000户的标准补助,最高补助不超过30万元;“生活垃圾分类绿色单位”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或主管部门领导)、经办人分别认定为“生活垃圾分类积极个人”,给予补助资金1000元/人。 《激励办法》规定,各区财政每年按以下额度安排生活垃圾分类激励补助资金(共6250万元):福田区1152.5万元、罗湖区806万元、南山区940.5万元、盐田区286万元、宝安区1393万元、龙岗区816.5万元、龙华区557万元、坪山区102.5万元、光明区118万元、大鹏新区78万元。市财政每年安排生活垃圾分类激励补助资金最高限额3125万元,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按照上述各区每年实际拨付的生活垃圾分类激励补助资金的50%,对各区予以经费补贴。 据记者了解,目前,已有不少小区开始了垃圾分类,位于龙岗坂田的某小区,从7月份开始已有义工上岗,并在每天晚上7点到9点值守。 此外,各个小区的执行方式也不尽相同,有居住在罗湖的居民表示,尽管楼道的垃圾筒都撤了,但楼下有大垃圾桶,不用居民分类。 物联网、射频识别等技术落地 在深圳市盐田区,垃圾分类与“物联网”相结合。目前深圳盐田区共投入350多台智能垃圾分类收集设备,覆盖全区所有的物业小区、城中村、学校、军营、医院及其他机关事业单位。 智能垃圾桶,手机扫一扫就能进行垃圾分类投放,纸箱、废纸投递后即可积分,积分可以在配套的终端上兑换礼品。垃圾满溢后会定向发信息给附近的环卫工人,收到信息后就可以进行及时清理,减少了环卫工人巡视垃圾桶的劳动量。各个城市约有10%到20%的垃圾桶曾因扔烟头导致烧毁,智能垃圾桶在达到70摄氏度后会自动报警,自动通知附近的环卫工人及时灭火。 垃圾投放之外,在深圳,垃圾的收运环节依然离不开“互联网 ”助力。 据了解,深圳已建立起覆盖全市的分流分类收运处理体系,在收运环节搭建起了网上预约平台,建立各区招标企业专项清运回收制度。深圳垃圾收运流程一般是物业公司进行电话或微信预约,接到需求后,收运公司就会派收运车去现场回收。 此外,深圳还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各类垃圾的运送进行全流程监控。如采用视频摄像、车载称量、RFID射频识别、GPS定位、4G无线传输、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全区所有涉及生活垃圾分类的设施、设备、车辆等赋予数字信息,全程监控和实时记录垃圾收运处理流程。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基地后台监控屏幕上,垃圾收运车处于什么状态、运送了哪个投放点的垃圾等信息一目了然。 据悉,深圳垃圾分类除了在前端发动、中端收运之外,未来还将在末端处理的技术进行创新上。深圳大鹏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大概在明年,辖区内会建设“垃圾将从地面彻底消失”的处理系统。具体来看,住户将垃圾打包好,扔进垃圾回收口,垃圾便会直接进入管道。在管道内,借助负压风机运行,垃圾将实现“固气分离”,气体将通过活性炭处理后排放,固体将在挤压后到达地下真空垃圾集中压缩清运点,随后密闭运输处理。 政策不断加码带来千亿产业愿景 中国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自试点至今已经历了近20年。早在2000年,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广州、深圳、厦门等8个城市开始了试点垃圾分类工作。经过近20年的摸索,垃圾分类已从以往的鼓励为主向全面强制发生了转变。 近年来,垃圾分类工作的政策不断加码。2017年,发改委、住建部共同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46个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2019年6月,住建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到2022年,各地级城市至少有1个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其他各区至少有1个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在今年,多地垃圾分类开始“冲刺”。除了上海、深圳外,北京、广州、郑州、西安等多个城市也陆续推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相关条例。 10月14日,北京市发布《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正案(草案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该草案送审稿规定,个人未将生活垃圾按规定分别投放至相应收集容器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立即改正;拒不改正的,处200元罚款,相关违法行为还将纳入公共信用信息管理。11月1日,浙江省《分类标准》正式实施,根据规定,未分类投放生活垃圾且拒不改正的,对个人处2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此外,还有针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单位未按照规定的相应罚款。12月1日起《郑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正式施行。 近期,北京、西安等地也在末端处理上下功夫。据报道,北京市正在研究制定垃圾运输相关要求和各品类垃圾运输车辆标准,开始试点专业运输车分类清运垃圾;西安市将按照一定比例为各区县配备分类垃圾桶和有害垃圾运输车辆,并要求各区县、各开发区自行配备至少2台餐厨垃圾运输车,加快辖区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大件垃圾拆分中心和有害垃圾暂存点建设。同时,5座垃圾焚烧厂和4座餐厨垃圾处理厂的建设和扩建正在加紧推进。 分析人士称,随着垃圾分类的推进,包括前段的AI智能识别系统,中端运送的全流程监控的数字信息,以及末端的垃圾分类产业都将进一步得到发展。未来10年,垃圾分类带动的产业规模大概有4000亿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