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企业并购上演“冰与火之歌”

 
日期:2016-11-02 09:25   点击数:2128   来源:南方日报   共有条评论
分享到
 

  10月深秋,一股资本并购的浪潮正在顺德涌动。

  “2016中德企业投资与并购论坛”不久前在顺德举行,引起了国内外投资人士的高度关注。美的、伊之密等相继大手笔并购日本东芝白电、日资川口机械等跨国巨头,展现出顺德企业“走出去”的资本实力。

  但硬币的另一面,华声股份、万家乐、顺威股份三家老牌名企因长期业绩惨淡,遭遇卖壳、易主,创始人仓皇套现离场的尴尬局面。

  两股产业激流的冰与火、进与退背后,是产业发展新逻辑的全面演绎。如果将观察的视域拉宽到最近十年间:2004年A股中小板启动,2009年创业板启动,2012年11月3日至今IPO收紧,中国企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局面。国内一些企业抓住了这一机遇,通过兼并重组快速做大做强。相比之下,原本拥有良好产业基础的顺德企业,却因经营理念的保守在这一轮资本大潮中落后了。

  随着国内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风云再起。当并购成为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寻求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顺德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又如何从被动跟随变主动出击?

  传统实业先锋如何搅动资本市场

  曾建宁,广东省创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大科创首席合伙人,常驻广州,但早年在顺德的工作经历,让他对顺德企业的发展状态一直保持高度关注。

  “把握住改革开放先机,顺德在专业化制造领域,培育出一批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企业,但在过去十年,它们在资本市场上明显落后了。”今年,在多次参与顺德的活动时,曾建宁反复强调这一观点。

  据统计,目前顺德共有18家上市企业、26家新三板企业,大多为某一细分行业的龙头,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业绩稳健。据其对外公布的2016年中报显示,上半年顺德上市企业近七成实现利润增长。而曾建宁的判断正是基于这些公司实业业绩,与其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反差。

  在顺德上市企业军团中,两家产值超千亿元的巨头美的和碧桂园的表现可谓一骑绝尘。在深交所上市的美的集团以约1800亿元的总市值雄踞榜首,而在港股上市的碧桂园集团则凭借约900亿元的总市值尾随其后。处于第二梯队的中国联塑、国盛金控(原华声股份)、科达洁能、海信科龙市值大概在100亿元,与第一阵营相距较远。

  在此之下,更多的企业还在“十亿梯队”上艰难徘徊。截至记者发稿时统计,这一阵营中,除伊之密、星徽精密、新宝股份、欧浦智网是近两三年间上市外,万家乐、万和电气、精艺股份、德美化工等顺德老牌企业,年营收均在20亿元以上,“股龄”也在5年以上,其中万家乐更是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登陆深交所主板,但市值一直停留在80亿元左右,未有太大突破。

  “这与顺德的产业结构过于传统有关。”曾建宁分析,除欧浦智网涉及互联网新经济领域以外,顺德的上市军团一直以家电、建材等传统制造为主,这些行业在资本市场上的关注度偏低,再加上自身大多处于发展成熟期,遭遇产能过剩的问题,成长性更难获认可。

  为了更全面考察顺企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他还将顺德上市公司的状况与其他地区做过对比。从过百亿元市值企业数量来看,顺德有6家,汕头有9家;从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来看,顺德是23倍,汕头为47倍。同样是传统制造业,万家乐上市20多年,如今市值还不到百亿元。而原来仅是一家落后的玩具生产企业的奥飞动漫,近几年通过向动漫、娱乐等文化产业转型,目前市值已接近400亿元。“汕头经济的总量和质量与顺德没法比,但其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要比顺德积极得多。”

  在不少投资界人士看来,在目前国内A股市场估值普遍虚高的背景下,市值和市盈率(PE)虽不能完全反映一家企业的真实家底,但也折射出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增长潜力。“当一个行业处于快速上升的通道,市场给出的市值、PE会比较高,当这个行业处于瓶颈或竞争白热化状态,市值、PE的表现也会偏保守。”国泰君安证券广东分公司机构业务董事总经理金越隽分析。

  事实上,这一现象也开始引起一些本土企业家的反思。

  “做实业的也需要有人关注、投资才能逐渐做大做强,否则就可能会被边缘化。”万和电气董事长叶远璋坦承,虽然上市以来万和保持稳健发展的态势,但市盈率一直偏低的问题也引起管理层的重视。

  “壳公司”与“贪吃蛇”

  一向被视为A股特色的“借壳上市”在今年再次火了起来。所谓“借壳上市”是指一些将上市的公司通过收购、资产置换等方式取得已上市公司的控股权,前者可以以向后者增发股票的方式进行融资,从而实现曲线上市的目的。而一些经营不善、市值偏小、债权关系简单的上市顺企被资本猎手们相中,成为其首选的“壳资源”。

  今年8月,华声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式更名为“国盛金控”。从此,这家家电配线组件行业的领跑者、拥有21年历史的顺德名企全面淡出资本市场,取而代之的是一家由外来私募、券商操盘的互联网金控公司。

  受行业产能调整影响,上市以来,华声业绩和股价一直在下滑。2015年4月,对公司前景不看好的实际控制人对外宣布谋划重大资产重组,最终将所持的公司大部分股份转让给几乎没有实业背景的北京凤凰财智创新投资中心,接盘者此后又通过斥资近70亿元重组国盛证券,帮助这家江西的地方券商成功借壳上市。

  无独有偶,另外两家顺德的老牌家电企业也遭遇相似的命运。

  今年3月29日,万家乐控股股东西藏汇顺投资有限公司与广州蕙富博衍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前者拟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向后者转让其所持有的公司17.37%的股份。股份过户后,蕙富博衍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这已是万家乐登陆资本市场以来的第三度易主。前任大股东汇顺投资入主以来,一直谋求多元化扩张,但未能成功力挽颓势。而在一个月前,刚入主的“新当家”对外披露了重大资产重组方案,计划将运营了31年的厨电主业出售。

  而仅仅一个月后,顺威股份控股股东祥顺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顺威国际也进行了重大资产重组,转让25.06%公司股份给西部利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转让21.5%公司股份给自然人蒋九明,顺威国际转让7.5%的公司股份给蒋九明。转让完成后,祥顺投资及顺威国际不再持有公司股份,蒋九明的持股比例则达到29%,成为顺威的最大股东。

  1992年成立于顺德容桂的顺威股份是目前国内空调风叶最大生产厂商,2012年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以来业绩一直惨淡,2015年公司净利润更减少近一倍。即便如此,公司依然坚守老本行,上市三年未谋划任何重组事项,股价也始终在低位徘徊。最终,这家拥有160多亿元总资产的顺德“老字号”以32亿元的低价转手。

  当然,顺企也不乏资本市场上的长袖善舞者。德美化工上市10年来围绕着产业链上下游,先后收购了天原集团、奥克股份、英农集团、小冰火人等优质公司,仅去年减持就套现了约2亿元,投资收益高达1.1亿元。而美的集团的千亿白电帝国更是通过不断并购同行实现。今年,它在资本市场上一路狂飙突进,大玩“贪吃蛇”的游戏,一口气揽下了日本东芝白电、意大利中央空调企业Clivet八成以上的绝对控股权。

  值得一提的是,华声股份更名国盛金控后,股价一路稳步上扬,市值更是从原来的37亿元飙升至200多亿元。

  “顺德有太多上市公司的股价和市值不是靠自身业绩,而是被‘吃’以后才上去的。”金越隽直言,像华声、顺威、万家乐等上市公司一旦被收购重组,往往会出现剥离原来的主业,转移发展区域重心等行为,甚至可能变更注册地,将原有的厂房关闭,这对当地的经济或将带来负面的影响。

  “因此,在资本市场上资产重组的案例中,我们希望本土的上市企业担当主导者,做并购的资源整合者,而不是被别人吃掉。”金越隽说。

  产业与资本结合,转型十字路口

  “过去30年,顺德通过规模扩张、降低成本、占领市场,形成了极大的产业优势,但现在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企业到了产业与资本结合的转型十字路口。”对于顺德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如是评判。

  在管清友看来,顺德产业发展规模扩张的时代已经结束,市场分额的增长也到达“天花板”,企业发展步入边际增长停滞的拐点。“如果其他地区的企业或产业借助这个时间当口,通过资本市场优化配置资源,迅速做强做大,你就可能被颠覆。”

  曾辅导过佛山多家企业上市,现专注于产业投资的广东国富顺投总经理杨云则认为,顺德企业并未很好地适应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

  “在中国,每年只有100多家企业能够上IPO,因此上市成为了一个非常稀缺的资源,如何将它利用好,是企业上市以后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按照杨云的理解,上市以后的游戏规则就是利用上市资源的稀缺,将公司加快打造成一个综合性的金控平台。“如果企业上市时的市值是30亿,保持稳健的增长也只有60亿的话,要突破百亿大关必须寻求多元化发展。但在顺德,除美的外,企业产业结构偏传统,市值、市盈率、股价偏低,很多人还不愿意改变,只愿意围绕着本业上下游徘徊。”

  曾建宁对此颇有同感。“纵观世界金融史和产业发展史,上市公司最大优势是可以全球配置资源,购买优质的资产、技术和人才。”在他看来,顺德的上市企业大多未能抓住机遇将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扩张相结合,关键还是企业家观念意识的问题。

  “这些老板年纪都比较大了,更多趋向于守成、稳扎稳打,不会像初创企业一样去冲,所以要他们积极利用资本市场的机遇,实现新一轮快速发展并不容易。”金越隽坦言。

  稍作梳理不难发现,顺德的上市企业大多是家族式经营或由原来“打江山”的老股东操盘,只有美的是创始人主动向职业经理人交权,而职业经理人因为背负着传承光大企业的重任,更有创业的动力去主动作为。“所以要实现上市企业发展战略的调整,可能还需要内部治理结构的改变。”金越隽说。

  为了打破困局,推动产业与资本的进一步结合,顺德正在酝酿成立政策性产业并购基金,尤其重点发挥18家上市企业的主导作用。

  “他们有资源、有吸引力,而且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只要他们敢投,就能带动起很多人去跟投。”顺德区经济与科技促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基金将根据“政府引导,上市公司主导”的总体思路,带动银行及社会资本跟进;通过孵化器培育,专业机构筛选,面向全球,重点在欧洲进行项目挖掘;结合政府政策扶持,最后通过项目上市或纳入上市公司主体退出。目的是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并购基金体系。

  今年初,顺德已专门走访了全区18家上市公司,大部分对参与产业并购基金比较积极。其中,碧桂园、美的、万和等已经积极参与省“粤民投”产业基金。伊之密、精艺金属、星徽精密意向成立顺德区机械装备产业并购基金,走出去收购全球优质项目。

  日前在中德工业服务区举办的“2016中德企业投资与并购论坛”就为顺德企业带来了一场跨国并购投资的“头脑风暴”。以此为起点,今后顺德还计划成立中德企业投资与并购平台,引导企业成立市场化运作的并购基金,助推本土企业借助资本力量加速“走出去”。

  ■样本

  冲刺2000亿:美的白电帝国的并购之路

  若论顺德18家上市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美的堪称是标杆。

  可以说,美的成长史其实就是一部并购史。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美的就开始通过并购来实现产业链的扩张。1998年,美的收购了安徽芜湖丽光空调厂,通过输出管理的方式,在当年实现了扭亏为盈,为美的挺进华东、辐射全国建立一个重要的生产基地。同年,美的又收购了东芝万家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和东芝万家乐电机有限公司各40%的股份。随后又受让东芝持有的20%的股份,成功进入空调压缩机行业。

  进入新世纪的头十年,美的对外并购的步伐迈得更开。2004年,美的先后收购合肥荣事达、重庆通用、广州华凌,加速提升了制冷产业的实力,从而在白电领域打开局面,其中华凌集团日后更成为下辖的第二家上市公司;2005年,美的又收购了江苏春花,为开拓吸尘器等清洁电器产品奠定了基础。

  不过,美的在疯狂扩张的过程中也走过一些弯路。2004年至2006年初,美的曾雄心勃勃进军汽车行业,先后收购了云南客车厂、云南航天神州汽车有限公司和湖南三湘客车,并许下“3—5年内成为国内领先的客车生产企业”目标。但此后美的客车项目一直深陷亏损,美的三湘客车更于2008年就全面停产。

  吸取教训以后,美的开始收缩战线,聚焦家电主业进行投资。2008年,美的集团(当时的“美的电器”)以16.8亿元受让国内洗衣机龙头无锡小天鹅24.01%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2014年,美的以同样要约收购的方式,实现了对小天鹅的绝对控股。其联同全资控制的境外公司TITONI对无锡小天鹅A股及B股股票实施部分要约收购,最终合计持股小天鹅总股本的60.08%。

  到了2010年,从一家乡镇企业发家的美的总营收突破千亿大关,实现了10年增长10倍的大跨越。此后,美的开始将并购发展的重心从国内转到国外。当年收购了埃及Miraco公司,建立埃及的空调生产基地,以此辐射非洲、中东以及南欧;2011年又先后收购了全球最大暖通空调和冷冻设备供应商开利公司在巴西、阿根廷的三家工厂,加码在商用空调上的布局。

  “美的的整个成长史都抓住了中国改革开放、产业升级的每一个关键转折点,选择进入的行业都是跟自己的主业相关的,无论是上下游,还是通过同行业的并购。”曾经参与美的多起重大投资并购项目的盈峰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李奇说。

  经过5年的战略调整,拥有近700亿元现金流的美的今年再举海外并购大旗,先后收购了日本东芝白电、意大利中央空调企业Clivet绝对控股权。“未来美的实施全球化经营战略,就是要在国际范围配置资产,打造世界级的企业。”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透露,这三家新收购的企业与母公司合并报表后,预计全年总产值能达到1800亿元。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罗湛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