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走廊:创新要素流动的“快车道”

 
日期:2019-05-29 10:04   点击数:2093   来源: 南方网   共有条评论
分享到
 

  在深圳湾科技生态园,一项名为“识路”的室内定位系统正在紧张部署,覆盖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可以实现室内空间的精准导航。

  这项技术的研发公司孵化于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研究院位于广州南沙,是连接广东与香港科研、技术及人才的重要通道,其孵化的创业公司则在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加速应用落地。

  伴随着广深港澳科创走廊的建设,大湾区创新要素跨城布局后,经济要素的流动正在沿着新的通道开启加速度。记者走访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发现,这里的科技产业园区正在承接着科创走廊带来的创新流量。园区内各种创新要素通过高效、有序、规范的流动、循环、聚合,规模不断扩大,带动协同创新。

  流动的新力量▶▷

  创客跨城布局 推动要素重组聚合

  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落户于珠海横琴新区高新技术片区,约50万平方米的园区内坐落着数栋新落成的研发大楼。在这里,来自澳门和广东的中医药产业企业与科研实验室打通了信息、技术、人才等流通的壁垒。

  “产业园不仅为中小企业提供设备、政策指导等服务,还联动各大院校的专家团队与科研团队,开展符合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的研究。”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董事长吕红向记者表示,产业园作为一个重要开放平台,为园区入驻企业的产品研发、检测服务等提供技术支撑。

  在广深港澳科创走廊上,园区经济正在发生新的变化。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向广深港澳科创走廊聚集,各种资源要素的重组整合带动园区经济的发展,并将形成巨大的经济能量,向周边地区乃至更远的地区辐射。

  在深圳福田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以下简称“创业工场”),来自香港的创业团队正在开会讨论项目进展。创业工场位处于深圳和香港的跨境边界,从玻璃窗望去,即是一江之隔的香港。

  “建立创业工场的一个最重要目的,是希望能够为未来的落马洲河套科技园提供示范和实践作用,引领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聚集优势资源。”创业工场负责人、深港产学研基地产业发展中心执行主任邓小昆如是说。

  舒糖讯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是入驻工场的香港创业企业之一,CEO何耀威每周都在深圳、香港之间跑动。在创业工场的帮助下,公司刚刚完成了第四轮融资。“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推进,香港科技企业的市场空间大大扩容了,我们看到了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自2018年成立至今,创业工场在福田区政府和深港科技合作促进会的共同推动下,已经成功孵化了23个创业项目。众多科技产业园区的跨城联动,正是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要素加速流动的缩影,更折射出背后要素流动激发的新力量。

  创新的加速度▶▷

  “赶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快班车”

  科技园区的跨城布局,不仅推动创新要素重组聚合,更是加大了粤港澳三地创新创业企业的联动合作。

  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85后香港创客林恒一与研发团队正在进行产品内测。2015年,林恒一在香港成立万家智控有限公司,为智能化大厦提供解决方案。第2年,团队便进驻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成立深圳凝方科技有限公司。

  “深港两地创业资源的联动,让公司发展很快驶入快车道。目前,内地大力建设智慧城市,正是运用智能楼宇的好时候,我们赶上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快班车”。据林恒一介绍,公司研发的系统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建立人体温度舒适感模型。目前,公司已与香港太古、恒基等大型地产企业建立合作。

  另外一位香港创客李英豪也将目光转移到粤港澳大湾区。2011年,李英豪在北京创立金融公司钱方好近。创业8年后,今年李英豪将公司业务重心从北京转移到香港,希望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李英豪直言,移动支付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普及速度非常快。“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推进,科技金融在香港将迎来新机遇,这正是我们这样的企业最好的机会。”

  借助科技产业园区的平台资源优势,众多创新企业扩大生产和研发,开始走向世界舞台。

  澳邦药厂有限公司是入驻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的第一批澳门企业之一,借助产业园的平台,其产品成功在葡语系国家完成注册。

  行政总监蔡健华表示,产业园的专业平台提供了很大帮助,在国际服务团队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在莫桑比克的注册。“希望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的东风,公司能够走进更多‘一带一路’葡语国家。”

  联动的产业链▶▷

  整合创新要素 打开发展新空间

  家住香港元朗的林恒一每周至少有2—3个工作日在深圳前海的研发中心上班,傍晚返回香港。“整个路程不超过一个小时,比我搭车去香港的数码港更快。”

  林恒一表示,如今是真真切切感受到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链整合给企业创新注入的推动力。港深公司的分工有侧重,香港团队负责国际市场与法律、金融服务等,深圳团队则负责研发、设计与生产,尤其是一些零部件的组装可以在珠三角等城市迅速实现。

  随着广深港澳科创走廊建设的提速,大湾区科创产业链的深层联动正成为新的趋势。一直以来,香港、澳门被认为拥有高校、科研、国际化等方面的优势,广州则有发达的外贸及电子信息产业,深圳拥有完善的科创产业链条,东莞、佛山等地沉淀着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沿着广深港澳科创走廊,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驱动的强劲“新引擎”正在逐步开启。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

  “在广深港澳科创走廊的建设中,最重要的是创新要素的流动。通过创新机制的引导,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来到粤港澳大湾区,整合创新要素,要让创新要素在粤港澳大湾区自由流动。”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署理总监雷志斌如是说。

  据不完全统计,自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地设立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以来,已有360多个港澳青年创业团队落户,就业人员接近4000人。

  在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肖耿看来,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创新要素在这里自由且高效流动,全球的人才、技术、企业和资金都可以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