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金融猛打组合拳 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升级

 
日期:2017-08-31 09:32   点击数:1973   来源:时代周报   共有条评论
分享到
 

“如果金融血脉不进入实体经济,只是空转,就会形成泡沫,未来受损的仍是老百姓。”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魏银仓此前对媒体表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金融业主动适应形势变化,根据区域发展与产业升级需要,不断加强产融对接,向实体经济“输血造血”,为广东经济“增中有进,进中提质”提供有力服务和支撑。

科技企业:

质押知识产权变融资

8月24日20点38分,广东鑫皇冠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鑫皇冠”)董事长谭青锋终于忙完了公司事务,跟时代周报记者聊起公司的发展经历。

谭青锋介绍,他在2004年收购了这家公司,业务范围由最初的高级工业涂料发展到新型环保材料。现在,公司坐落于佛山市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销售收入3亿元人民币,而员工仅60多人,这其中还有一支由多名博士生导师、博士、硕士、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组成的专业研发团队。

而这也成为谭青锋引以为傲的地方。他兴奋地告诉记者,自己的公司一直以来都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广东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9857家,总量居全国第一。去年广东还在全国率先推出金融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15条政策措施,从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建设金融平台和机构体系、完善金融保障机制等方面,促进金融更好地支持创新、支持实体经济、支持对外开放合作。

今年8月,鑫皇冠在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科技板挂牌。交易中心属于区域性的股权交易市场(四板市场),为广东省各级高新区内的中小微型企业提供定向融资、股权质押等多种融资服务;也提供咨询和培训等综合服务。

目前,广东有3家区域股权交易中心,截至2017年7月底,挂牌企业2.7万家,累计融资2900亿元,占全国1/4,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主流资本市场,全省境内上市公司合计536家,2013年以来新上市企业中有66.3%是战略新兴行业企业。

经过交易中心引荐,鑫皇冠从南海农商行成功融资1000万元,相比于以前的融资额度增加了一倍,而且获得了80%的贷款利息补贴。这在谭青锋看来,是以实力为基础的政策支持,是挂牌、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状况等综合指标带来的结果。

除了融资额度的提高,此次还是以专利质押而非不动产。银行工作人员开玩笑说:“你们的专利我们拿着也没作用,大家还是靠信任。”

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发展促进局党委书记、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我们要在‘信用’这一环节上做文章,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措施。”

谭青锋感慨:“挂牌不但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也可以整合资源,有新的项目可以引荐给我们合作。”

关于此次融资,交易中心回复记者:“鑫皇冠挂牌后,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运营管理佛山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料,通过与银行合作共设高企挂牌贷产品,有效帮助挂牌企业解决融资问题。”

除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广东省多个地市还推出了“科技通”“科技助保贷”等科技信贷产品,鼓励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研发、提升融资能力。

为促进科技企业的发展,广东省还出台了《共同推进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合作备忘录》等多份文件,发挥再贴现、再贷款等货币政策资金,并在全国率先开展以信贷资产质押方式发放支小再贷款试点,促进小微型科技企业发展。2014-2017年6月末,全省累计发放支小再贷款资金94亿元,累计发放再贴现资金564.7亿元。

同时,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推动设立科技风险补偿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科技专营机构等,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科技产业。目前,广东省共设立了19个科技风险补偿基金,资金池达6.5亿元;另外,中山、佛山、东莞三市共设立科技投资基金7只,基金额度共计162.7亿元;建设科技支行95家,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30家,总行级科技金融中心3家。

中小微企业:

融资渠道变畅通

8月25日19点23分,东莞市穗丰食品有限公司(下称“穗丰食品”)总经理陈新国在结束白天的工作后,向记者回顾了企业融资情况。

虽然已在小麦加工领域耕耘长达30年,但公司成立是在2000年进入东莞时,现在属于东莞上市后备企业,准备进入中小板市场。陈新国告诉记者,由于粮食行业呈现出北强南弱的局面,又有着众多的行业巨头,所以虽然在南方排名第一,但从数据来看依然只能算是中型企业。

由于穗丰食品所属行业的特性,它与农业发展银行很自然地走到了一起。两者的合作始于1996年,当时农发行的人说银行刚成立,你又是农产品加工企业,符合银行的政策,帮我们实现个开门红吧。“那没问题啊,就借了一两百万,但这钱实际用不到。” 陈新国笑称,“到期之前我们就赶快把钱准备好,放到账上,等着收账。”

政策的变化使得两者再次合作发生在十年以后,融资额度也“从爬楼梯到坐电梯”。2010-2016年底,农发行支持了5项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增加了2亿元流动资金。

目前,很多银行增长30%以上贷款浮动利率,相较之下农发行仅上浮了3%、5%,陈新国对此感到很满意。

为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广东省还从平台搭建、资金支持、抵押贷款等方面推出便利政策,小微企业贷款已连续两年实现“三个不低于”(即增速不低于贷款平均增速、户数、申贷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完善中小微企业投融资机制的若干意见》,建立的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截至2017年6月末,已促成608家中小微企业实现融资对接,总额达9.4亿元。

此外,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也受到推广,以盘活企业资产存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补足企业融资短板。截至2016年12月末,广东省内机构已在平台注册用户4971家、开通用户3781家。其中,资金提供方用户1053家,企业用户2518家,个人用户210家。

“一带一路”企业:

授信额度剧增

8月25日21点14分,广东迪生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迪生铁塔”)董事长王益前在跟北京一家基金公司洽谈海外项目合作的间隙,对记者讲述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感受。而就在前一天,他还在东南亚某国家合作方就电力铁塔等基础性设施谈供应合作项目。

9年前迪生铁塔在佛山市三水区成立,现在员工有400多人,2016年销售收入超过4亿元,其中10%来自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按照王益前近几年的海外考察与交流,之后还将开展更多的国际业务合作。

但是现实中面临的问题在于:就算拿到海外的订单,民营企业融资也很困难。“我拿着订单找银行,但还是拿不到钱,因为银行不看订单,而在乎固定资产抵押。”王益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他分析说,国内的金融机构不知道风险有多大,不敢投入资金。

目前,迪生铁塔以不动产抵押方式从两大国有银行和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总共贷款了2个多亿。而在去年,迪生铁塔也在交易中心挂牌了,借交易中心做融资平台,王益前回忆:“当时交易中心需要企业支持,我们挂牌又有优惠政策,不用承担挂牌相关的费用,不会有损失,发展好了还可以借贷、股权融资。”

现在王益前有两个想法在齐头并进:一是希望借助股权交易中心股权融资;二是继续开拓国外项目,寻求资方以项目合作进行融资。王益前激动地强调:“我们这些企业家是拿着身家性命去开拓海外市场。”

从目前商务部门发布的整体数据来看,近年来广东民营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整体呈增长趋势。截至2017年6月末,广东共有317家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其中民企境外投资119家,占全部投资家数的38.5%。

2014年,广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际投资为17.2亿美元。而到了2016年,广东对沿线国家的实际投资超过40亿美元,同比增长65.3%。截至2017年6月末,广东银行业(不含深圳)支持“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共172个,授信总额3033.38亿元。

近两年来,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综合运用货币信贷政策工具,引导广东金融机构加大对“一带一路”重点区域、重大项目建设的信贷支持。同时,还借助亚投行、广东丝路基金等多边金融机制,支持重点国别的产业园区、重大基础设施、农渔业等领域项目,推动人民币“走出去”。

广东省社科院发布的《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7)》认为,2017年是广东落实《广东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工作方案(2015-2017年)》攻坚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