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不像”研发机构生命力为何这么强?近日,由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下简称生物健康研究院)胡文辉课题组设计与合成,由华南新药创制中心主导临床前研究,共同开发的抗阿尔茨海默症1.1类新药-GIBH130及其片剂获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颁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 一纸批文,令这个由新型研发机构开发的项目备受生物医药学界关注。 新型研发机构被称为“四不像”:既是大学又不完全像大学?r既是科研机构又不像科研院所?r既是企业不完全像企业?r既是事业单位又不完全像事业单位。作为产学研资的连接通道,新型研发机构在人才、产业、体制等领域表现抢眼,在当下被赋予了重要的意义。 得益于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及社会资本的踊跃,从去年以来,“四不像”在广州的发展实现了“加速度”,生物健康研究院、华南新药创制中心、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集中涌现,与广州及其经济腹地的产业、企业发生化学反应,为创新驱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能够真正“兴”起研发机构,肯定有优于传统科研机构的“新东西”。 南方日报记者 朱伟良 实习生 尹秋颖 “四不像”机构迅速崛起 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下简称霍英东研究院)署理院长吴景深经常往返穗港两地。作为产学研转化的载体霍英东研究院打造了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这个“创业苗圃”已于去年开圃,为香港、澳门、台湾、内地高校创业者的奇思妙想提供实现条件和展示平台。 霍英东研究院正式成立于2007年1月,坐落于广州南沙资讯科技园内,是香港科技大学联手霍英东基金会设在(以下简称“香港科大”)内地的核心科研转化平台,也是院校和企业共建型的新型研发机构的代表。 得益于港科大的智力支持,霍英东研究院里的创业项目大多是时下火热的高端制造业、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例如新能源材料、制冷技术、物联网等领域。“港科大的教授是怀着一种急切的心情,希望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带到内地特别是珠三角来,应用于当地的工业生产链条中。”吴景深说,一来可以让教授的学术成果有个出口,二来可在珠三角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出一把力。 去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展的意见》把新型研发机构具体定义为: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和事业单位三种形态。新型研发机构逐渐进入到社会生产各个领域,它们或是从事业单位“脱胎换骨”,或是通过民营资本扶持而成长,或是起源于高校依托转制发展…… 根据省科技厅下发的第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名单(2015-2017)显示,全省新认定新型研发机构共124家,广州就有28家,占比达到22.5%,超过深圳、佛山,居全省城市的首位。其中,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等12家为院校与政府共建,金域检验医学转化研究院等6家为企业自建,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等10家为院校与企业共建。 专家分析,新型研发机构被业内称为“四不像”,说明相比事业单位,新型研发机构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独立核算,自收自支,运营机制更灵活;相比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定位于科技创新和成果 转化,着眼于孵化高科技企业,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比传统科研院所,新型机构服务于科技成果产生、产业化、企业孵化的全过程,功能有创新;而相比传统院校,新机构融入了创新文化,内涵有创新。 从政府立项转为对接市场需求 在花地河边,珠江钢琴乐器研究院隐身于珠江钢琴集团的车间内。集团副总经理肖巍正在处理研究院新研发的项目,这个脱胎于企业技术中心的乐器研究院现在需要承担更多的功能。 “从企业事业部‘变身’为国家级的新型研发机构,除了完成企业自己的研发项目外,也承担了行业的研发任务,不再局限于钢琴行业,而是整个乐器行业。”肖巍认为,简单的内部机构改革后,乐器研究院必须承担起科技创新、引领行业进步的责任。 位于开发区的生物健康研究院在10年前已经开始创新人事机制。原本是中科院下属地方机构的生物健康研究院早期便实行全员聘用制,从院长到研究员,一律按照企业规范聘用,这一改变为日后科研人员主动创新、对接全球埋下伏笔。 在副院长侯红明看来,新型研发机构区别于传统意义上政府官办、事业单位,以及靠政府拨款生存、承担政府项目为主体的研发机构。简单概括为,传统研究院校转为机制灵活,结构多元的机构。“外界说是‘四不像’是表征,本质是研发机构不再纯粹承担国家和政府的项目,导向从政府立项转而对接市场需求。” 他说,从事一般应用技术开发也可以叫新型研发机构,传统意义上的对外提供研发服务的也可以是新型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首先是“新”在更开放、更宽广,没有统一的定义。“四不像”是笼统的四大类型,按此基准互相组合、或者其中“一不像”已经足够灵活,有别于传统的科研模式。 巨轮(广州)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煜俊告诉记者,在巨轮研究院,所有研究人员的薪酬、设备和场地都是由母公司巨轮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轮智能)来提供。公司负责盈利,将利润投入到研究院搞研发,研究院的成果又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可能。 巨轮智能2015年8月份的一份公告显示,公司拟对巨轮研究院增资1.95亿元。资金来源为公司的自筹资金,增资后巨轮(广州)研究院注册资本为2亿元。2015年,巨轮智能年销售收入达到43.8亿元,其中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业务占到总销售收入的20%,这与巨轮研究院灵活的研究产出密不可分。 因市场而起 因市场而兴 巨轮智能起步于轮胎磨具行业,近年转向工业4.0,发力智能制造,在资源、技术、大数据等要素的巨大渴求下,巨轮研究院应运而生。定位为巨轮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的全球研发总部。 行政总监洪润龙介绍,巨轮研究院现在有两套机制,一套是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有一定的盈利目的,公司根据客户的需求帮其定制一些自动化的单元、生产线、机器人的单体,进行有意向的销售,从而实现盈利;另一方面是非赢利性质的研究院,在行业当中做组织协调者,是把工业机器人的企业组织联系起来,让大家在技术上进行分析和交流。 “同时也会协调整个机器人行业,保持信息通畅,供需平衡。另外,研究院将计划以后在标准的衡量上做一个辅助的服务平台,拟定机器人检测和鉴定标准。”洪润龙说,研究院充分呈现市场化思维,市场需求倒逼研究院从研发的源头改变,提供市场需要的服务和产品。 因为科学家原始创新理念距离产品太远,外界无从认可,侯红明所在的生物健康研究院为此成立药物研发中心(内部成DDP)负责科研转化。他说,这里的转化并非成为产品,而是把科学家的思想在DDP里进一步开发、小试、检测,使得改良后的成果更加容易让市场所接受。 比如,科学人员发现某分子对某疾病有治疗功效,他做了生物实验也发表了文章,申请了专利,但专利无法转化为生产力。生物健康研究院研发成果转移到药物研发中心,邀请科研人员对分子做独立性试验,使其更接近于药物开发的水平,给出更加完整的药物数据,为社会所认可。 事实上,生物健康研究院产学研的转发并非一路坦途。“我们打造了药物研发中心及科研转化平台(DDP)探索路子,做了好几年,今年终于有两个1.1类的新药或临床批文出来。从一个构想到临床批文,至少耗时5年,资源和资金的投入很大。在生物医药研发到产业化全链条中,需要各方资源的协同,而新型研发机构只有贴近市场才能长久运转。” 侯红明说,从传统意义上的发文章、埋头调研、自由探索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科研与产业的结合,是新型研发机构的兴起的源动力。 新型研发机构被称为“四不像”:既是大学又不完全像大学?r既是科研机构又不像科研院所?r既是企业不完全像企业?r既是事业单位又不完全像事业单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