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一年间:“众力量”激活 中国经济“新元素”

 
日期:2017-02-02 12:52   点击数:1658   来源:新华社   共有条评论
分享到
 

作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和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即将过去的2016年持续火热,呈现出全面拓开、升级发展的新态势。

从小众走向大众,从城市走向乡村,从精英走向“草根”,蓬勃发展的双创正打通中国经济血脉,助力中国经济在更高水平吐故纳新、积蓄内力。

双创渐入佳境 展现升级新趋势

从站上投资新风口,到在一二线城市街头上演“彩虹大战”,今年下半年共享单车承载着人们解决城市交通“痛点”的期望,成为“共享经济”和“互联网+”时代里创新创业的又一鲜活案例。

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说,共享单车这一创新之所以出现在中国,而非欧洲或者硅谷,与中国完整的产业链有关,也和最近几年中国的创业大潮直接相关。

今年以来,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又一次作为两会热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重点提及,服务双创、扶持双创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双创持续升温、渐入佳境。

新增市场主体数量持续攀升。今年前11个月,全国新设企业498.3万户,日均新增1.49万户,相当于每分钟就有10家企业诞生,企业活跃度保持在70%左右。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关键是一个“众”字。随着双创理念深入人心,双创主体更加多元,既有来自高校、科研单位和大企业精英组成的创新团队,也有千千万万“草根”创业队伍;既有农民创业者,也有海归、“洋面孔”投身双创大潮。

一度“狂奔”的创业投资向理性回归,总体规模稳中有升。据清科集团旗下私募通预计,今年全年我国创业投资金额有望跨入千亿美元时代。

普华永道的研究指出,全球互联网行业14家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私有初创公司中有5家总部位于中国, 意味着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独角兽企业”聚集地。

医疗、文娱、教育等新兴行业受到青睐,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层出不穷,双创日益成为一种价值导向和生活方式。今年三季度末,国家发展改革委大数据中心“双创热情指数”为271,同比提升21%。

“‘双创’生态在不断优化,创客群体在不断扩大。我国已经进入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黄金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说。

增加制度供给 完善支撑体系

日本神户大学教授梶谷怀注意到,中国城市深圳曾经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聚集地,如今正成为“创客”们的圣地。无论是制造企业、风险资本,还是“创客空间”,创业者们所需要的各种资源都聚集在不超过两小时路程的范围内。

他在为媒体撰写的文章中指出,“创客”正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关键词,而在深圳形成的创业生态系统,必将对中国追求新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创新创业需要栖息地,需要适宜的土壤、空气和阳光,市场化、竞争、信息等都是这个栖息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今年以来,李克强总理多次主持会议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出重要部署,要求着力推动“双创”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发展,发挥好培育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作用。

一系列以问题为导向的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为创新创业清障搭台、保驾护航:

——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幅降低双创门槛。以双创示范基地、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为抓手,在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先行先试,大大激发了市场的创新活力。

——拓宽双创资金渠道。除了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建设基金并发行双创孵化专项债券外,今年我国还出台促进创业投资的政策措施、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运作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让资本链无缝对接创新链和产业链。

——构建多方协同的新型创新创业机制。伴随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的不断增长,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新创业活动集聚区面世。

——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打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激发并呵护了企业家精神,持续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潜能。

世界经济论坛中国理事会发布的《中国创新生态系统》报告评价称,近年来中国创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科技成果转化和金融支持创新取得了积极进展,相关法律、政策也进一步完善。

双创热潮涌动  催生经济新气象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日前发布报告称,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百万的国家,而在此前发布的“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中,中国从去年的第29位跳升4位,成为首个跻身全球25强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WIPO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盛赞中国的出色表现。他认为,数字变化折射出中国在创新领域的进步,“中国正在把创新作为经济战略的核心”。

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通过双创产生更多“铺天盖地”的创新,与“顶天立地”的科技突破相辅相成,成为孕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源泉”。

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产业化加快,互联网教育、移动医疗等新业态迅猛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移动支付、个性定制等新模式不断涌现……经济发展的“新元素”异军突起,在创新中壮大,减缓了传统产业下滑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托。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0.8%,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4.8个百分点;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25.1%,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14.7个百分点;服务业继续“领跑”经济增长。

更重要的是,双创带来大量就业岗位,为今年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就业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智联招聘的一项研究显示,从就业看,中国宏观经济正上演着“科技拉动经济-经济带动就业-就业反哺科技”的循环。

“有人说中国人口红利已经枯竭了,那是他不了解中国。”经济学家厉以宁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一系列措施推动下,中国正悄然进行一场人力资本革命,这将为未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中国正在以一种不同寻常的国家使命感来推动创新。”《华尔街日报》网站文章称,中国的举动意味着在对技术突破的全球探索中又出现了新的竞争者,这可能最终让全球经济再次走上一条较高增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