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广东经济“科技红利”显现

 
日期:2019-01-31 10:06   点击数:1980   来源:新华社   共有条评论
分享到
 

  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86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9.73万亿元,年均增长12.5%,连续30年位居全国第一……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三来一补”加工贸易为主,到2018年高新技术产品成为进出口增长引擎,广东领先背后的发展逻辑已悄然改变,“科技力”成为主导,“科技红利”显现。在科技创新支撑下,广东正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步伐,让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科技动能充沛▶▷从人口红利迈向工程师红利

  在2018年广东经济多项指标中,科技创新都是主角: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65%;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4万家;在科技成果转化上,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突破1000亿元。

  广东省人大代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尹涛认为,广东的科技创新成果日益与经济体量相当,开始成为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劲动力。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一批科技创新主体挺身而出,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新压舱石。

  惠州银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农药领域的企业。公司副总经理林太礼介绍,2018年12月,为生产德国化工集团巴斯夫的一款除草剂,他们改造了一条“黑灯工厂”生产线。

  “除草剂成分的专利是他们的,但制剂复配的研究专利是我们的。”林太礼说,将除草剂变成可播撒的农药,此前巴斯夫自己都没有完成这种转化,而银农通过研发做到了。

  “现在企业都是靠技术吃饭,只有质量过关,才能在市场上活得好。”面对当下的市场环境,林太礼感慨道。

  银农公司只是企业创新带动广东整体创新能力的一个例子。从人口红利走向工程师红利,优秀的成果转化和应用创新能力是广东始终处于领先位置的秘诀。

  持续加速度▶▷从跟跑前人到闯入无人区

  来自广东省两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广东全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26.4%和43.7%,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18.5%和16.4%。全省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创新成果来自民营企业。在这些数据背后,科技引领广东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路线图”也逐渐清晰:

  ——应用创新能力特别突出。如今,银农公司有11项专利,20多个研发人员。为了激励创新,这里研发人员的月薪能达到2万元。研发资金、人力的投入上,都高于其他岗位。作为生长在广东的创新主体,企业的应用创新能力也反哺并壮大着当地发展的新动能。

  ——尖端领域的不断突破。从5G到生物医药,从工业机器人到新能源汽车,广东领先的新兴工业产品种类越来越多。“能够把5G基站和最先进的微波技术结合成一个基站的,只有华为能做到。”华为集团总裁任正非说。经过多年研发积累,华为等一批企业挺进“无人区”,成为广东探索尖端领域的一个缩影。

  ——创新主体活力更加明显。面临市场和环境的考验,让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更具忧患意识。主动寻求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成为企业发展的“华山一条路”。2018年,广东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为38%。通过产学研的并联,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大卖场的效率持续提升。

  拥抱科技湾区▶▷广东再出发未来更可期

  在年初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广东共有45个项目站上国家科技奖励领奖台。在这次大会上,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更多运用市场化手段促进企业创新,成为当前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今年广东省两会上,人们也听到了高昂的“科技号角”: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汽车、智能家电、机器人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想要取得更多突破,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是关键。

  代表、委员们热议刚刚发布的“广东1号文件”即“广东科技创新十二条”政策,这12条举措从区域创新、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和创新环境四个方面布局,为广东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制度保障。

  同时,大科学装置纷纷落户广东,让基础研究领域加速前进,也为企业创新提供条件:在东莞,散裂中子源已经投入使用;在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等大科学装置已开始建设。在多位代表、委员看来,广东以这些大科学装置为基础,将推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也将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时代逐渐来临,为广东的科技创新与新动能培育提供了更多可能。广东省两会上,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葛长伟表示,广东将充分发挥粤港澳科技研发与产业创新优势,以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共建共用共享为重点,携手港澳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一个未来比肩世界三大湾区的超级湾区,一个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一个引领技术变革的世界级城市群正在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