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大咖: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和创新很重要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带动粤港澳科技创新资源向产业链高端集聚,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目标;重大基础设施互相联通,生产要素流动加速,人才跨界创业,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方向。在广深莞等沿线城市协同发展、资源有效链接的条件下,粤港澳大湾区正伫立在时代潮头。 在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指导支持下,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南方日报社与深圳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创新共生‘链’接湾区”——2017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链论坛(下称“论坛”)12月15日在深圳举行。来自政、学、商界的各位嘉宾深度探讨创新人才、金融支持、创新载体等创新链条上的区域合作机遇与未来。 本次论坛还颁出了首届金锄奖及金苗奖。其中,金锄奖共6个,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总编辑、南方日报社总编辑黄常开,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石磊为松禾创新孵化器、深圳前海创投孵化器有限公司等获奖单位颁奖;金苗奖共12个,南方网总经理、南方日报编委胡智勇为深圳市优克联新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岚锋创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获奖单位颁奖。 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深圳区域创新发展中心全力打造的“媒体 ”平台——南方会大数据品牌服务中心(下称“南方会”)也在论坛上揭牌。其目标是构建高效信息交互网络,打造链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的“超级平台”,未来将高效链接创新资源、权威智库、专业机构和媒体资源。 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陈玉宇,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唐杰,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副会长刘科,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等学者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 新时代湾区天使投资如何做大做强? “自主创新 大胆对接”助力企业发展 湾区一直以来都是产业转型高地,金融、现代服务和科技创新等中心,全球60%的经济总量来自港口海湾地带及其腹地。新时代大湾区天使投资如何做大做强?要打造对标世界的一流科技园区,又需要哪些重要元素? “国家赋予我们天使投资机构先行先试的职能,政府应该加大推动力度,”创东方董事长肖水龙在圆桌论坛上表示,深圳的天使投资市场比较好,有让企业自由发展的空间,“但是必要的时候做一些自主创新是必要的,大胆对接,我觉得尤其应该加快与粤西的对接,我建议尽快打通和粤西地区的对接。” 前海创投孵化器董事长汤大杰同样认为,深圳的创投机构比较多,但是相对全国海量企业仍是“创多投少”,“现在存量企业超7000万家,创投机构1.2万家,也就是说,创新企业去找一个靠谱的创投机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提到创投孵化器的目的,汤大杰说:“创投孵化器就是让更多有产业功底的企业家成为真正的天使投资人。而天使投资人确实需要建立一个培训机制,我们想尝试做这个事,也是我们成立孵化器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杭州银行总行科技文创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助理郑宣东则建议银行转变思路,在部分领域进行创新,比如银行可以服务于天使投资企业,并为它们提供贷款。“在不同阶段我们的着重点不同”,在目前阶段,他建议:“可以增加一些对失败的天使投资进行补偿的政策”。 “其实深圳在研发方面有很多人才,全世界可能只有深圳有这样(创投施展舞台)的条件。这是我觉得深圳特别有价值的地方。”深创谷联合创始人李彤说。 湾区需要怎样的产业园? 多元化、人性化、匹配城市将成未来趋势 融入大湾区创新圈,园区发挥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构建全要素创新生态链。在圆桌论坛“科技、创意与生态:未来产业园要素探析”上,园区运营、科技扶持、产业研究三方面的专家齐聚一堂。 在深圳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邱文看来,专业的园区运营需要构建资源配置平台,提高配置效果,这样才能在湾区创新生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具体而言,包括产业生态、专业服务、公共服务、商旅服务四方面。 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主任杨健康介绍,南山科创中心打造了科技金融在线平台,帮助科技企业进行提升,同时对银行机构进行补偿,让企业跟银行对接更加顺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其融资效率。 产城融合也将成为未来产业园区发展的基本点。在深港产学研基地深港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克科看来,不同的园区有着不同的概念,但其变化的过程始终以人为本,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园区的角色是聚集平台,“多元化、人性化、和城市相匹配将成为园区未来趋势。” 张克科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园区未来应从产业分工和城市匹配来着手搭建,“珠江西岸是装备制造业基地,东莞是电子制造业基地,深圳华强北则是国际贸易窗口,深圳宝安有成熟的软件供应链,这里有非常强的研发资金配套,整合这些资源是园区应该做的”。他说,制造业并不仅仅是制造产品,而是需要考虑整个产业链,这才是未来转型的思路。 ■大咖论道 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陈玉宇: 粤港澳大湾区对于中国很重要 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陈玉宇在主题为《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的产业兴衰》的演讲中认为,世界各国的中央政府,只有中国把全要素生产率写在了中央一级的文件当中。 陈玉宇补充,全要素生产率实质是生产效率,衡量的是相同数量的机器设备和劳动力谁的产值更多,其来源来自于技术水平的高低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在整个经济方面是配置效率的高低。 据陈玉宇研究,改革开放近40年来,2008年之前,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接近5个百分点,最近10年来是2.4个百分点。 “今天面临的几乎全部经济问题都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速降低所致。”陈玉宇介绍,人们收入水平一旦变化,需求结构就会变化,而需求结构的变化也会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化。如果产业结构因为制度因素、市场因素不能迅速调整,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速度也会停滞。 如何观察产业结构变化?陈玉宇介绍,最新由北大与深圳公司德高行研发的中国技术进步指数,在测度当前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中国代表技术创新的专利多维度数据和技术研发的信息。 据悉,这是一个动态的指数,不仅仅评估当前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还要评估当前的技术创新活动在未来的变化速度和方向,算是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与代表技术创新的多维度专利数据做了一个结合性研究,能够让各个城市和各个产业知道自己的进步速度。“创业是一个有益的生产活动,中国现在应该有越来越多的资源和专业的能力来促进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高度。”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未来,陈玉宇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对于未来中国能够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湾区的发展所发生的巨大联系作用,能够传递到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也就是说,湾区对于中国的重要性也许比我们想象的更重要。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教授唐杰: 湾区建设的核心是“合理分工 协同创新” 唐杰演讲的主题是《构建粤港澳城市开放型协同创新体系》。他首先回顾了粤港澳大湾区和发展的关系。 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缘起于2014年深圳的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被编入“十三五”规划中。它成为一个国家规划战略取决于其自然属性,包含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支撑、“一国两制”的重大历史实践、我国经济走向新常态的战略转型、我国城市化走向城市群化的战略转型等内容。 在湾区建设方面,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未来要把30亿到40亿人口形成更大的贸易和经济一体化区域,“其中一个前提在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一定会走向全球的融资过程”。 唐杰总结了过去200年世界工业化的历史和50年全球贸易的历史,全球70%的GDP在沿海地区,70%的人口在沿海,全球所有优秀的大城市都是在沿海,从而解释了为什么大量的城市群产生在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是打破行政界限、合理分工协同创新,转变发展方式。“经济大规模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我们要把产业向粤东粤西扩散,要使粤东粤西成为沿海开放发达地区”。他提到,粤港澳大湾区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城市群的重构。 另一方面,专利技术是创新的重要体现,目前深圳的专利是英、法的总和。他在演讲中提到,去掉深圳专利的前十名,剩下的专利还有1万多,是上海的10倍。深圳为什么能够在40年内成为全球创新中心?因为技术高度集中,其中41.2%的专利来自于数字和通信计算机,这是过去40年全球专利技术增长最快的部分,“创新转型一定会成为我们未来的策略。”他说。 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副会长刘科: 深圳需要打造国际一流大学 创新驱动发展,其最终的载体是人才。刘科通过分析国内各城市高层次人才情况发现,深圳与北京、香港比仍有较大差距,但深圳近年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比如南方科技大学成为深圳吸引高端人才的主要机构之一。 “深圳是一个新兴城市,没有一个一流大学。”刘科说,香港科技大学发展十分迅速,在短短的20多年名列亚洲第二。他相信,随着深圳经济的发展,将来20年左右深圳也会产生一流大学,因为这是城市发展的需要,“广义的硅谷就是旧金山湾区,这里之所以能成长起来,就是因为有斯坦福等大学。” 刘科认为,深圳正奋起直追,中国“硅谷”的雏形在深圳已经形成。“我们需要一所中国的斯坦福,虽然现在南科大与顶尖大学之间仍有差距,但我们相信,再经过10年的打拼,南科大赶超的可能性非常大”,他说,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可以让这里的城市优势协调发展,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用四个字来形容深圳的基因,就是创新创业。”刘科建议,创新过程除技术研究,工业研究也同样重要。深圳不光要办大学,还要建一个类似工业研究院的机构,把工业界真正的顶尖人才吸收进来,同时完善海外人才广泛关注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成果转化等制度。 刘科认为,人工智能、新材料、无人驾驶、新能源、物联网等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引领行业,或将由粤港澳大湾区引领。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教授: 在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中国“硅谷” 粤港澳大湾区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机遇?如何打造湾区高效的创新生态?在论坛上,林江向与会嘉宾及观众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林江指出,当前面临全球化、数字化、金融化的挑战。“大家都不会对全球化感到陌生,在这一背景之下,企业形态发生了变化,传统跨国公司逐渐不再占据主导地位,小微企业成为全球化的新组成部分和主体,这是新型的全球化。” 对于数字化趋势,林江认为,在区块链技术的背景下,将会发生颠覆性的革命,以前的交易是基于合约精神,当区块链越来越普及,我们将会以信用为基础进行交易。此外,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与数字化息息相关,当机器人越来越普及,甚至由机器人创造机器人,时代将会发生变化,这也是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的挑战。 金融化有两个含义,一是广义的金融业占GDP的比重,其比重越高,说明金融化程度越高;二是全部经济总量当中使用金融工具的比重。“以腾讯为例,其体现出的价值和传统意义上理解的价值不同,因为它包含着非常深厚的金融比重,即使用金融工具的比重在扩大,这便是金融化。” 在林江看来,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而在科技创新方面,深圳可能还比不上北京、上海,实现突破性的进展没有那么迅速,“但是我们有制度创新,粤港澳大湾区要通过制度创新,在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林江说,“9+2地区”(即泛珠三角区域)目前已经奠定了一定基础,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是服务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很重要的功能是要把香港融合进来,发挥香港对内地资产进行国际配置的作用,通过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中国“硅谷”。 ■相关 德高行发布 中国技术进步指数 PMI是世界经济运行活动的重要评价指标和世界经济变化的晴雨表,而中国深圳一家科技公司希望借助大数据技术驱动专利数据库来打造一个中国专利版PMI。 12月15日,中国技术进步指数(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dex,TPI)在2017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链论坛上首次发布,成为会议的一个亮点。 该指数是基于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和专利大数据而研制,反映经济活动中技术进步速度和创新潜力活力的动态指数。由深圳德高行知识产权数据技术有限公司编制,并由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作为学术顾问方。 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陈玉宇介绍,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缓慢,以往依靠要素和投资驱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此次发布的TPI指数与经济大背景甚为契合,意在打造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晴雨表。技术进步也是促使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驱动力。 “虽然在短期内,一个地区可以靠增大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带来经济增长,但在长期,由于边际收益递减经济学定律的约束,要素投入的拉动作用极其有限。因此,一个国家的长期发展必须依赖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陈玉宇称。 据悉,中国技术进步指数(TPI)评估了全国、城市、行业三个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创新潜力活力及其动态变化,旨在通过对当前全要素生产率和持续研发创新能力作出动态评估的基础上,为政府的产业政策和创新政策提供帮助,为企业制定方向性的转型升级策略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技术进步指数(TPI)另外一个特色,是对于专利大数据的运用。 陈玉宇教授认为,专利申请授权的活跃程度是衡量技术进步的重要前瞻性指标。然而,简单地使用专利的申请授权数量来衡量创新活动是有问题的。 深圳德高行知识产权数据技术有限公司CEO白波介绍,TPI指数在编制过程中,基于德高行自主开发的用于衡量专利价值及质量等多维指标体系数据,妥善考虑了专利的质量,并通过构建专利数据与TFP的相关性模型,找出运用专利大数据最合理的途径。 撰文: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苏梓威 郭悦 李荣华 统筹:曲广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