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提供更多便利化支持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消息称,决定在深圳、北京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首批试点,进一步便利跨国公司企业集团跨境资金统筹使用。 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本次推出的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将在《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的监管思路和整体框架下,吸收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好的做法,为超大型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提供更多便利化支持,进一步推动资本项目开放,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切实降低企业的资金运营成本
近年来,外汇局积极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持续推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自由化便利化,并不断对跨国公司的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进行探索和改革。2019年,外汇局发布《管理规定》,进一步简化登记管理,优化账户结构,允许跨境本外币资金同时入池,在政策层面拉平本外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初步探索了本外币合一管理。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此次试点内容中“统一本外币政策”“进一步便利资金划转和使用”“实现一定额度内意愿购汇”备受市场关注。那么,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将给跨国公司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红利”?对此,上述负责人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能够切实降低企业的资金运营成本。一方面,试点进一步便利了跨国公司企业集团内部资金的结汇、划转和使用,降低了集团内部资金调配成本。主办企业国内资金主账户资金可直接下拨至成员企业自有账户办理相关业务,主办企业结汇资金可直接进入人民币国内资金主(子)账户,不仅节省了企业的开户成本,更是简化了资金汇划流程,能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另一方面,实现一定额度内意愿购汇,给予了跨国公司更大的自主性,便于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需求,更为灵活地管理汇率风险、降低汇兑成本。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试点进一步便利跨国公司集团跨境资金统筹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统筹配置资源,将有助于提高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也是构建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体现。 上述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外汇局将持续推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改革,积极推动金融市场开放,不断完善外汇市场功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主要工作包括:继续推进资本项目双向开放、深化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支持区域开放创新和特殊区域建设以及建设开放多元、功能健全的外汇市场等。 两地10家试点企业“尝鲜”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深圳、北京两地的企业和银行都具备丰富的跨境资金池业务经验,而且两地自2012年以来一直是跨国公司外汇管理改革的先行试验区,是跨国公司总部聚集地。 上述负责人介绍,截至2020年底,深圳、北京两地共有118家跨国公司企业集团开展了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涉及境内外成员企业4569家,年度跨境收支规模逾千亿美元。 上述负责人表示,本次选择深圳、北京作为试点,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的总体部署,支持两地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有益探索。 “北京打造服务业开放型经济,而深圳打造全球科创中心,北京是津京冀一体化腹地,深圳发展将辐射粤港澳大湾区,二者经济发展很典型,通过试点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进一步便利跨国公司跨境资金统筹使用,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活跃区域跨境投融资,同时也是推动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举措。”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次试点主要面向信用等级较高的大型跨国公司企业集团。上述负责人表示,试点要求“境内成员企业上年度营业收入合计金额不低于100亿元人民币,且上年度本外币国际收支规模合计金额不低于70亿元人民币;境外成员企业上年度营业收入合计金额不低于等值20亿元人民币”,较《管理规定》有了大幅提高。 “提高业务准入门槛的主要考虑是对信用等级较高、国际收支规模较大、运营规范的大型跨国公司企业集团,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基础上给予更为优惠的便利化措施。”上述负责人表示。 目前试点工作进展如何?上述负责人介绍称,目前,北京和深圳各有5家跨国公司参与首批试点,部分企业已经在试点首日完成备案并开展业务。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试点企业积极响应。例如,中化集团在试点业务备案完成当日快速办理了首笔外币外债借入业务,金额1000万美元,并将该笔外币外债资金直接下拨至境内成员企业外币账户结汇使用;中粮集团、通用技术集团和航空工业集团也于完成备案当日办理了跨境本外币集中收付、人民币境外放款以及意愿购汇等业务,实现了业务种类全覆盖、全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负责人介绍称,试点开展后,原则上试点企业不得办理其他跨境资金集中运营或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需在限期内做好存量业务的清理或迁移。同时,试点企业资金池业务整合后,可更好地统筹调剂集团境内外的本外币资金,但也对其规范运营能力及集团内部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全流程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 在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项下,如何控制跨境资金流动的风险?《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在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项下,对试点企业实现了全流程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具体措施贯穿事前、事中和事后各个环节。 具体来看,上述负责人介绍称,一是实行双向宏观审慎管理。区分跨境融通资金性质(外债/境外放款)进行管理,同时按照宏观审慎管理思路,根据国际收支形势变化合理设定外债和境外放款集中额度上限,并可在必要时进行逆周期调整。 二是保留登记管理抓手并坚持交易留痕。为了解企业实际业务全貌、实施有效监测、保留管理抓手并最大程度便利企业,外汇局在为跨国公司办理备案时,为其办理一次性外债和境外放款登记,并通过关联国际收支申报数据采集跨境资金流动信息。 三是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建立资金池业务风险评估工作机制,强化对资金池业务的非现场监测与现场核查、检查,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和具体情节,对风险较高的跨国公司和合作银行进行约谈、发放风险提示函、通报批评或要求其限期整改。 |
更多>>推荐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