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我们如何阅读?文/ 佛山日报记者唐燕 “自媒体、多媒体时代,我们处在‘千年未有之变局’,我们的阅读和写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机遇难逢又乱象丛生……在信息泛滥、众声喧哗的时代,如何选择和判断?”4月21日晚上,一张淡蓝色的海报张贴在先行图书咖啡色的外墙上,格外清新。书店的灯光给宁静的垂虹路带来一丝暖色,而店内坐满了被海报吸引而来的读者。关于阅读的门槛,关于阅读的选择,关于阅读之于生命的意义,尽管话题远离时代热点,但仍然激起共鸣,不时引发会心的笑声。 这是佛山文学研究院举办的文化沙龙,在世界读书日到来前夕,召集读书人,共同探讨读书的话题。沙龙主持人是文学博士朱郁文,嘉宾分别来自各个领域,资深媒体人杨河源、中学语文老师陈静、民间经典阅读推广人李欢、创新药物研究开发领域专家单磊。两个多小时的思想和智慧的交流碰撞,不时迸发出精彩的火花。篇幅有限,只能撷取一二,以飧读者。 阅读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阅读变得唾手可得,这在多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嘉宾杨河源回忆了上世纪80年代,萨特的一本《存在与虚无》出版,人们到书店排长队购买。李欢则说,上个世纪80年代是小说、诗和远方的好时代,那时他光是订阅文学期刊就花掉了一半工资,可谓阅读温暖美好,生活维持温饱。在佛山出生长大的陈静则回忆起中学时代,福宁路的一家新华书店是她从小爱去的地方,一有零用钱就往里面塞,有新书就想买回来,而今天这个时代的现状是,阅读的速度远远跟不上出版速度。 如今,通过一部手机,通过一部电脑,我们就能拥有海量的阅读信息。那么在被各种信息包围的今天,阅读是否应该有一定的门槛? 单磊认为,碎片化阅读令攫取知识和信息的效率更高。而李欢认为,尽管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但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什么自媒体内容都去花费时间阅读,解决信息问题,固然可以碎片化阅读,但有质量的阅读终究要提升到思想性的阅读上,那就需要回溯到原典中,阅读的门槛就是对原典的熟悉过程。 陈静也认为,真正的阅读是有门槛的,智慧需要传承,所以作为老师,她会尽量把优秀的、经典的东西推荐给学生。 寻找阅读的意义 杨河源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专业化时代,专业的好处是我们拿比较少的劳动可以交换到生存的保障,但也有一个坏处,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是残缺的,不同专业领域之间难以对话,人是社会性动物,不可能离群索居,残缺的个体可以在阅读中找到和他人沟通的可能,当我们把世界切割得支离破碎的时候,阅读能够达成和解。 而理科男单磊则从生物学这个与众不同的角度阐述阅读对于生命的终极意义。他认为,人最初是有能量的干细胞,但在发展中渐渐衰落,要回到干细胞这种神性的状态,必须靠近别的干细胞,比如接触文化爱好者,必须在细胞龛中培育,比如进入书店、图书馆,必须寻找更多刺激,比如阅读和思想碰撞。 建立阅读的门槛 嘉宾们都认同阅读的重要性,也认同有质量的阅读需要一定的门槛,那么,这个门槛应该如何建立? 杨河源认为,能建立阅读的框架和尺子,就是经典。陈静则谈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选择。今天大多数人都在选择读一些看起来有用的书,比如成功励志、金融理财,“大家都奔着工具去了,工具未必能建立理性,没准把自己也变成了工具。”这个时候,一定要读一些人文社科、文学类的书,虽然看起来这些书暂时没什么用,但它是为精神世界打基础的,因为没有价值理性的奠基,我们无从判断和真正的思考,而当我们一旦建立了自己的精神谱系,成为一个精神明亮的人,就不会轻易盲从和受到他人的影响。 李欢提到,他不太赞同所谓的“快乐阅读”,阅读到了一定的阶段,需要告别“有趣”的层面,他很明确地把阅读的选择定位为“提升认知水平,拓展认知边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