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集聚人才“第一资源” 谋求打造全球人才高地 挖掘人才这一创新发展最大“富矿”

 
日期:2018-03-21 08:54   点击数:2059   来源:广州日报   共有条评论
分享到
 


2017海交会在广州琶洲会展中心举行,图为智能绘画机器人。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邱伟荣 摄


在掌握了全球领先的3D打印技术并获芝加哥创业比赛第一名后,7名90后美国留学生回国创办了广州黑格智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图为正在操作设备的黑格公司工作人员。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高鹤涛 摄

  3月7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代表委员和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的重视,也对广东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

  当前,新一轮高层次人才“争夺战”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广东谋求打造全球人才高地,如何集聚人才“第一资源”,使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成为重要的命题。

  人才发展已经成为广东的热话题。据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透露,广东正在研究更具吸引力的创新政策,打造一批高端平台和完善配套服务,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为广东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龙锟、何瑞琪、卢文洁、卜瑜、蒋偲、耿旭静

  人才优势谈:

  放眼全球引才 广东成绩亮眼

  当前,中国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节点上,“坡要爬、坎要过”,用好人才“富矿”,才能跑出创新“加速度”。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力人才资源,未来人才工作将处于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

  广东,40年前成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和“突破口”,如今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持续释放人才“引力波”。在众多人才数据统计中,成绩斐然。

  在粤港澳台人才居全国首位

  据今年1月召开的广东全省人社工作会议透露,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到粤工作的港澳台人才115万人次,位居全国首位,广东一跃成为港澳台人才总量最大、创新创业最为活跃的区域。

  在全国人大代表、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安然看来,广东吸引人才的地缘优势是“全球级别”,“引才要放眼全球,重点面向海外华人群体,他们当中有大批高端人才。”

  据了解,6000多万海外华人华侨中,来自广东的占全国一半以上,具有无可比拟的“富矿”优势。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留学回国华侨华人专业人士约5.8万人,创办企业3000多家,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势头风生水起,大批海外留学人员纷纷回国投身创业大潮,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海归经济”。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袁玉宇的经历即是例证。10年前,留美生物医学博士袁玉宇决定回到广州创业,因为“国外的生活太平淡、太安逸了,没法实现理想”。

  如今,他的公司通过3D打印生产植入人体的医疗器械产品,被美国著名的《商业2.0》杂志评为“21世纪改变世界的六大技术之一”。

  引进外国专家最多的省份

  “现在连当年在美国的老师都对到中国创业非常感兴趣,跃跃欲试。”袁玉宇说,许多海外人才告诉他,以前是从中国出发去美国实现深造梦,现在是从世界各地出发,到中国创办全球化企业,实现创新的全球梦。

  据全球化智库(CCG)与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在北京总部发布的《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2017)》蓝皮书显示,广东成为引进外国专家最多的省份,并在国际人才创新方面表现最佳。

  广东省人社厅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到粤工作的外国人才75万人次,居中国内地首位。“靓丽”的数据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反映在质量上。数据显示,近年来,广东累计引进高层次海外人才5.8万人,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达国家院士、终身教授等143人,入选中央“外专千人计划”19人……

  广东就是一个创业梦想的“坐标点”,无论是港澳台人才、华侨华人、海外留学人员还是外国专家,都不约而同选择从这里“再次出发”,广东的国际人才竞争正在取得新的发展和突破。

  政策升级谈:打出政策“组合拳” “磁场效应”聚人才

  近年来,广东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先后出台系列举措吸引高层次人才。

  2014年广东印发《广东省培养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提出每年遴选约180名青年拔尖人才,最高提供30万元支持。2016年,广东推出“珠江计划”,针对创新创业团队直接发放8000万元的资助。

  与此同时,省内各市纷纷出台人才引进政策。广州5年投35亿元“揽才”,深圳“孔雀计划”对海外高层次人才最高奖励300万元,海归到珠海创业最高可补贴100万元……

  2017年初,广东印发省委一号文件《广东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给予青年拔尖人才每人50万元生活补贴。同年12月出台的《关于加快新时代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则提出,将广东在站博士后资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5万元生活补贴,同时,博士毕业生和在站博士后可直接申报副高以上职称。

  在各项人才政策的吸引下,广东正在形成一种“磁场效应”,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纷纷涌来。

  打造“升级版”人才政策

  王瑞军说:“集聚人才不能靠‘抢’和‘挖’,而是要为创新人才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实现共赢。”

  “不要只是一锤子给几百万元安家费,而是要为他们安居乐业创造良好条件。”全国人大代表、民建广东省委会主委、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林勇认为,要通过机制创新留住人才。

  9日,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召开“千人计划”专家、企业家、高层次人才代表座谈会上,不少与会人员认为,吸引人才要打造更多高层次平台,让人才能够更好地施展才华,还要优化人才的服务和保障,打造国际化人居环境。

  对此,国家“千人计划”人才、暨南大学食品安全与营养研究院院长石磊对此有切身体会,选择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创业的他说,对接创企流程的工作人员没有夸夸其谈,而是带他实地走访工业园区,看到诸多企业在此的良好发展现状后,他最终下定决心选择在此创业。

  面向全球,广东布局“人才争夺战”,将更加侧重于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

  今年,广东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力打造创新人才高地”,提出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推行人才“优粤卡”制度,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着力解决人才落户、住房、子女入学、出入境等突出问题,引起不少高层次人才的共鸣。

  让人才“引得进 留得住”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人才“磁场效应”带来的是广东创新能力的“井喷”。

  上个月,《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7》对外发布,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首次排名全国第一。在5个一级指标中,广东有3个位居全国第一,分别是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

  据统计,截至目前,广东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预计达3.3万家左右,毋庸置疑,“广东创新”已成为一张闪亮的“世界名片”。

  下一步,广东将继续集聚人才,用好“第一资源”。王瑞军表示,广东将研究更具创新力、更具吸引力的政策,“高端人才来了如何留得住?如何发挥作用?这些问题要深入研究”。

  他表示,广东还将持续通过打造高端平台来集聚人才。比如去年4家广东省实验室挂牌成立,对吸引国内、国际高端人才的效应初步显现。

  王瑞军表示,广东还将继续做好配套服务,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创新所需要的中介服务。“这些我们正在一步步地做,各个地市也积极采取措施,可以预见今后几年,广东将形成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