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100多项技术成果面向全球寻找资本5日,2016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创交会”)广州项目对接会在广州开发区香雪公寓举行,近200名来自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代表参加活动。据了解,今届创交会有100多项广州企业的技术成果收获“入场券”,登上全国性的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寻找全球“金主”。 数千个项目报名参展 “目前我们的矿山需要建一套远程监测系统,你们能做吗?”在对接会现场,来自西南能矿集团技术研究中心主管吴睿林向广州企业直切主题发问。 “这正是我们擅长的,我们为波兰的一个采矿场建的红外远程监控系统已经运行10年了,这项技术非常成熟,”广州汇安科技的总经理汪德明信心满满地回答道,“矿山里的通信是个问题,我们也可以为你们建小型基站,目前南方电网就采用了我们的设计方案。” 吴睿林表情兴奋,显然是非常满意汪德明的答复。双方立刻敲定,在本月底即将举行的创交会之前,安排一次正式的企业互访作进一步的项目洽谈。 对接会上的一个片段,反映了当下企业对技术升级的迫切需求。广州市科协副主席叶显玉表示,如今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不再仅仅提供“界面式服务”,为了在创交会上有更多的技术成果成功落户企业,前期的对接会与走访企业环节必不可少。 为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今年的第二届中国创新科技成果交流会正式更名为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将于5月底在广州举行。目前,创交会主办方收到了国内外的数千件项目报名参展。 记者从广州市科协了解到,广州企业此次申报项目达240个,几乎全部来自于节能及新能源、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机械制造等领域,其中,有17%的项目具有自主核心技术,72%的项目已形成成熟产品。最终,约100多项技术成果入选参展。 广州企业代表团将北上寻找技术 在昨日的对接圆桌会上,广州开宇新能源的漂浮式海洋能波浪发电机项目成功吸引了两位北京专家的注意力。北京玻璃钢研究设计院副总工曹小平主动介绍道,“我们院现在有做海上风力发电的项目,同样是发电的项目,应该有共通的技术可以共享。”另一位专家表示,“我们拥有生物涂料的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材料的海水腐蚀程度。” 据了解,开宇新能源从2002年开始研发海洋能波浪发电技术,目前研发出了全球第一套具有产业化水平的兆瓦级、零排放、带海水淡化功能的海洋能波浪发电设备,这一发明填补了我国乃至全球海洋能发电技术的空白。 项目备受关注,开宇新能源总经理钟亦武乐开了花,他告诉记者,“海洋波浪发电项目目前已经在江苏测试了三年,技术日趋成熟,一年可以发电工作8700小时,是风力发电的近三倍,但每度电的成本比煤电还要低。而且海洋能储量惊人,光是波浪蕴藏的电能高达90万亿度,相当于4亿座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 然而,钟亦武介绍,这项技术在公司所在地广州都还没有打开市场,希望业内专家的关注与肯定能够为公司带来一定推广效应。 拥有碳纤维材料一体化成型技术的广州凯思勒新材料公司也希望在创交会上找到心仪的买家。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以下简称“天合转促中心”)主任朱希铎为其出谋划策,“碳纤维又新增了多个市场应用领域,你们想要往哪个方向发展?” 经了解,碳纤维目前可以应用于生产更细更轻的电缆和高性能电池等领域,这些技术天合转促中心都可以为凯思勒找到技术合作方。但他强调,“项目对接的工作可不只是见面相识这么简单,实际上还要经过技术筛选、需求挖掘、资源配置等流程,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在产学研推动工作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据主办方介绍,昨日的广州对接会特意从北京请来四位不同行业的科技联盟负责人,与80多家广州企业代表进行交流。11日,主办方又将带领超过20家的广州企业代表组团北上,从上百家北京的科研院所里找自己需要的技术。 专家揭秘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全过程 “企业迫切地要找一条技术转型的出路。”朱希铎的这句话说到了众多传统制造领域的企业主心坎上。昨日的对接会现场,前来参加对接会的各方代表络绎不绝。朱希铎分享自己十余年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经历,演讲结束时,会场过道上摆满了座椅,会议厅门外也站满了听众。 汪德明听得仔细,用红、黑两色记录的笔记写满了两张A4白纸。他告诉记者,自己听完演讲后感悟颇多,国内许多行业面临转型期,企业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技术迅速拉开产业链,如何完善自身的技术布局从而赢得资本的青睐,如何突破行业壁垒形成跨界合作,解决了这些尖锐棘手的难题就等于是找到了转型的出路。 朱希铎表示,在国内,科技成果丰富、市场需求强烈的情况,长期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现状矛盾共存着。 “市场上普遍觉得实验室里都在研究着高精尖的理论,事实上,很多课题组连产品的包装都搞定了,我了解到像这样的科技成果还不少。另一边厢,早期快速发展起来的中低端技术型的企业无法再依靠劳动力红利、政策补贴维系生存,急需找到一条技术转型出路。十年来,中关村来了许多企业家,都说要买‘高科技’,但成功的极少。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的案例非常极端,一端是超大型的国家、军工、大型企业集团的项目,另一端是‘短平快’项目,改革前沿地带例如温州、常州、福建、广东等地的企业买走了一大批成熟的小型技术成果。”朱希铎说。 为解决这些情况,近年来,高新科技产业园、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形式的产学研促进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如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要让一项科技成果转化落户企业,服务平台将提供“科技成果筛选-企业需求深度挖掘-供需双方撮合-转化方案策划-转化资源配置”的全链条服务,朱希铎用一家风机叶片生产厂的案例形象地解释了这一过程。 一个月前,天合转促中心接触了江苏吴都一家生产风机叶片的企业,这家企业的玻璃钢叶片生产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并且市场前景理想。企业老板向朱希铎表示,目前企业正在研发玻璃钢废叶片的粉碎技术。因为玻璃钢有效使用期15年,国内第一批风机叶片已接近这一年限,将面临大面积的更新换代。在天合转促中心的撮合下,北京玻璃钢研究院与这家企业进行对接,共同研究废叶片的循环利用技术。“有趣的是,江苏是国家发改委开展循环经济的试点省,我们目前正在为这家企业申报循环经济的企业试点。一旦申请下来,资本市场就按耐不住了。此外,我们还有其他的资源配合,例如在企业生产线改造上,可以引入物联网技术,总共可以为企业的这项技术发展配套十几项技术资源。” 南方日报记者 江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