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企业“减负”不遗余力在日前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就降成本相关工作做了介绍。据了解,目前中国减税降费力度不断加大,企业经营环境更加宽松,金融服务可获得性更足。专家认为,这些“减负”举措最终落脚点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从而实实在在地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创新动力,为中国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内在基础。 减税力度不断加码 提高增值税起征点,减免小微企业收费,免征小微企业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扩大减半征收所得税的小微企业范围……如今,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减税措施接连落地,让中国企业的担子更轻了,活力更足了。 比如,今年5月1日起实施的“将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17%降至16%”“将交通运输、建筑、基础电信服务等行业及农产品等货物的增值税税率从11%降至10%”“将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年销售额标准由50万元和80万元上调至500万元”三项最新举措,就让不少企业感受到了实惠。 大连第二互感器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互感器行业最知名的企业之一。该企业财务负责人于健表示,5月1日后企业适用税率降低,税负和营业成本也随之下降,按照去年的成本率计算,企业预期可以减税175万元,这不仅提升了企业营业利润,更让资金流转变得顺畅。 “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多,在吸纳就业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但也有体量小、抗风险能力弱的天然劣势,需要政府在税收等政策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在谈及最新推出的7项税收优惠政策时表示,近年来,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涉及税费多、优惠环节多、优惠力度大的政策支持体系。最新的减税措施继续加大了力度,提高了针对性,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的税收政策体系,将更好地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普惠金融再上台阶 对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而言,“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降成本的难题。如今,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正在缓解企业融资成本。 据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王兆星介绍,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经达到31.76万亿元,今年一季度新增了0.96万亿元,小微企业贷款户数已经达到1545万户,涉农贷款余额也接近32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1万亿元。 王兆星说,针对小微企业贷款,禁止银行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严格限制收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贷款利率总体控制在合理区间,稳中有降。银行业全年比上年多减费让利达440亿元。 与此同时,大型银行对新技术的应用也让普惠金融“如虎添翼”。例如,中国建设银行针对普惠金融客户“缺信息”“缺信用”等特点,借助模型设计、数据积累与系统开发,创新建立起有别于银行传统业务的“数据化、智能化、网络化”服务新模式:首创小微企业评分卡,突破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中的信息、信用“瓶颈”;依托“新一代”优势,率先实现数据信息集成,精准“画像”;首推“小微快贷”全流程线上融资……截至2018年4月末,该行累计为28万小微企业提供2800多亿元贷款支持。 企业活力持续释放 北京市社科院经济所所长杨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增速趋稳、质量提升的转型阶段,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与融资成本对于激发经济创新活力无疑十分重要。 “从财政上看,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比以往财政拉动投资更能激发市场原生活力;从金融上看,中国大力发展普惠金融针对的就是长期以来金融领域‘脱实向虚’的问题,让更多实体企业获得金融支持。总而言之,中国不遗余力地为企业‘减负’,就是为了持续释放企业经营活力。”杨松说。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2017年,科大讯飞就享受各类减免税优惠近4875万元。技术升级和人才培育均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减负举措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了劲、加了油,促进了科研团队壮大发展,并有力地支持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1—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1.6%,利润结构有所优化。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费用为92.61元,同比下降0.13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4%,同比降低0.8个百分点,企业效益持续改善。(记者 王俊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