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部创新发展司司长许倞解读《“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近日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个首次以“科技创新”命名的《规划》,确立了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的总目标。
“《规划》最显著的特征,是关注点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研究本身的改革和发展,更加关乎国民经济主战场,关乎面向科技前沿,关乎面向重大需求。”作为全程参与规划的编制者,科技部创新发展司司长许倞接受科技日报专访时,连用三个“关乎”解读《规划》亮点。
1 赶超引领 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发展
全社会研发投入已超1.4万亿元,科技人力资源和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第一,科技整体水平呈现“三跑”并存的格局……傲人的成绩单背后,是科技储备有待加强、高端人才十分紧缺的现实,同时,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制约创新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深层次体制机制的障碍迫切需要革除。
“我们必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速赶超引领的步伐。”许倞说,未来五年,我国科技创新将围绕深入实施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有力支撑“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 ”、航天强国等国家战略实施,重点布局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四个方面。
1 实施关系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抓紧推进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启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力争在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深海空间站、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重点方向率先突破。 2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技术体系,加强现代农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能源等领域一体化部署,推进颠覆性技术创新。3健全支撑民生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加大资源环境、人口健康、新型城镇化、公共安全等领域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转化应用的力度。4建立保障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的技术体系,加强深海、深地、深空、深蓝等领域的战略高技术部署。
2 加码创新 创新源头要有“活水”来
原始创新是我国科技创新的短板。为此,《规划》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作为重中之重,持续加强前瞻部署,强化创新源头供给,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许倞告诉记者,《规划》将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加大对好奇心驱动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引导科学家将学术兴趣与国家目标结合建设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科技创新基地。比如,建设一批体量大、学科交叉融合、综合集成的国家实验室;布局能源、生命、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间和天文、海洋等领域的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要补上原始创新的短板,创新型人才结构就得前瞻布局。“突出‘高精尖缺’导向,重视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科技管理、科技创业人员和技能型人才等协调发展。”许倞强调,要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改革评价奖励制度,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 3 激活动能 打造创新创业良好生态
未来五年,针对大众创新创业又有哪些利好消息?许倞透露,“十三五”期间,将围绕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态环境,建设服务实体经济的创业孵化体系,健全支持科技创新创业的金融体系,提升面向创新创业的科技服务能力。
“未来将推进众创空间向专业化、细分化方向发展,形成以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高校院所积极参与、辐射带动中小微企业成长发展的产业创新生态。”许倞说,从金融创新来说,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多元化和差异性的科技创新融资模式;从围绕创新链完善服务链而言,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业态,建立统一开放的技术交易市场体系等。
未来五年,我国还将着力打造一批区域创新高地,引领带动区域创新水平整体跃升。比如,支持北京、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东中西部具备条件的地方再建设一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带动性强的创新型省市和区域创新中心,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4 创新治理 体制机制问题要理顺
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是《规划》的亮点之一。这不仅需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科技体制改革与其他领域改革的协同,也要全面提升创新治理能力和水平。
许倞说,首先要健全政府科技创新治理机制,推动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完善国家科技咨询决策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健全军民深度融合创新机制。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加快培育世界级创新领军企业,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深化产学研、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的紧密合作。”许倞称,提升创新治理能力和水平,还要建立高效研发组织体系,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科研院所分类改革,支持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 刘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