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是科技部一直要回答的”——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两会“部长通道”上说

 
日期:2019-03-09 13:17   点击数:2177   来源:创新中国公众号   共有条评论
分享到
 


3月8日下午,2019年全国两会第三场“部长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科技部部长、党组书记王志刚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能否充分调动人在科技创新中的积极性,这个问题是科技部一直要回答的。


王志刚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我们要走出一条人才强、科技强,然后才是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道路。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科技创新在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是科技创新的关键一环。科技部最基本的工作理念就是紧紧依靠科技人员,服务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机构,营造良好的法律、政策、社会、文化和服务环境。我们所有的改革、资源配置、评价,都是围绕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展开,围绕科学规律、科学精神展开,围绕党和国家的事业、综合国力提升的目标展开。一直以来,我们在服务科技人员、让科技人员有更多的获得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科研报国的使命感等方面,营造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环境,包括在知识价值、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激励科研人员,在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方面开展一系列行动,使科研人员不为填报表格、报销、牌子、帽子所困扰,能够沉下心来搞科研,真正把时间留在科研活动中,通过科研实现人的价值,为国家民族和社会做出贡献。另一方面,加强学风作风建设、倡导科学精神,对论文造假、基因编辑婴儿等事件严肃查处。


能否充分调动人在科技创新中的积极性,这个问题科技部过去在回答,现在在回答,未来也是要回答的。因为,人是科研活动的本质。来看看过去这些年来,王志刚部长就这个问题说过的话。


王志刚,中共党员。中共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纪委委员,中共第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学位,研究员级高工,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历任电子工业部第二十八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计算机软件与技术服务总公司总经理、信息产业部电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副部长。2018年3月任科学技术部部长、党组书记。


1. 2019年1月,在《学习时报》撰文谈如何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

一是深刻理解必须坚持党对科技事业全面领导的论断。二是深刻理解科技是国之利器的论断。三是深刻理解关键核心技术必须自主可控的论断。四是深刻理解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的论断。五是深刻理解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论断。六是深刻理解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论断。七是深刻理解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论断。八是深刻理解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的论断。


2. 2017年6月,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说:党建不手软 业务才过硬

再好的路线、方针、政策,再好的决定、部署,最后是靠人来把它落实推进取得成效的。人的风格、人的魅力、人的领导力以及号召力、凝聚力到底怎么样,有时候这就看你这个党组,党员领导干部是不是作风过硬,能力强,有本事。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要同步,党建工作这一手软了业务工作那一手也硬不了,因为什么呢?业务工作也是由人来做的,人必须是一支过硬的队伍。


3. 2016年5月,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

一方面,需要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把科技创新的“轮子”更好地转动起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发挥好创新第一动力的作用。另一方面,要依靠改革驱动创新,把体制机制创新的“轮子”同步转动起来,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创新目的是要发展生产力,改革目的是要调整生产关系。必须抓住关键点、打好组合拳、形成工具箱,让改革创新“两个轮子”一块转起来。


4. 2015年11月,在《求是》撰文谈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

中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更好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才能、释放全社会创新活力提供了广阔空间,相应地对政府在科技和创新管理职能与治理格局方面也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研发管理”更多面向的是科研单位,更多运用的是管理手段,更多聚焦的是研发环节,更多着力的是组织科研活动;“创新服务”面向的是产学研用、大中小微等各类创新主体,围绕从研发到产业化应用的创新全链条,采取的主要是服务方式。从研发管理转向创新服务,实质上是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和创新活动的部署、引导,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这是政府履行创新职能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的深刻变革。


5. 2018年3月接受新华社专访:改革如何让创新跑出“加速度”

科技体制改革还是围绕人来改,挖掘好世界最大的人才“富矿”。必须要让科技人员沉下心来,认真地做研究。让这些坐冷板凳的人,让这些长期从事于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并且可能一辈子出不了科研成果的人,能有一个安心的环境。让科技人员有积极性,有一种热情,甚至有一点“苦行僧”一样的状态,讲到科技就兴奋。政府就是要通过改革,保障这些愿意投身科技、能够做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的科研活动能够心无旁骛,并且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赞誉。


6. 2018年3月,在两会“部长通道”接受采访时说: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才驱动 要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现在脑子里想的是如何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怎样让科技工作更好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已经从过去主要在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小众范围,逐步扩展到与大众经济相结合。“按照‘五位一体’的要求,科技不但要与经济结合,还要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都结合好,所以这对科技工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同时也赋予科技工作更大的空间。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才驱动,要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让他们能够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等方面得到支持,取得更大成就。


7. 2016年2月,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专访时说:鼓励科技人员下“笨功夫”

基础研究是创新之基、之源,要狠刹浮躁之风,鼓励科研人员既要下笨功夫、坐冷板凳,也要有“巧办法”,提高科研活动的效率和成果的质量。“笨功夫”就是潜心研究,致力创新,“巧办法”就是要讲科研和创新的方法论,主要措施有两条:一是加大稳定支持力度,避免科研人员年年多头申请经费;二是改革评价机制,探讨分类评价,包括延长评估周期,变“数论文”为看实际贡献等。


8. 2017年10月在十九大新闻中心接受采访时说:让科学家得到快乐

创新的事情要主要依靠科技人员做,按市场机制做。政府应该紧紧依靠科技人员,主动服务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营造一个好的法律、政策、文化、社会的创新生态、创新环境,使大家在创新中得到价值提升,得到有些科学家所讲到的“快乐”。让科研人员到自己老的时候,回想一生在中国大地上,这样一个环境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有讲不完的让人羡慕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