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荣平:前瞻性布局区域创新体系 借力大湾区融入全球价值链

 
日期:2019-03-13 09:51   点击数:6582   来源:佛山日报   共有条评论
分享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要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支持力度,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 创新驱动,是推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如何将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落地细化为佛山行动?佛山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专访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员穆荣平,他建议佛山抢抓粤港澳大湾区的时代机遇,前瞻性、战略性布局区域创新体系,推动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

  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员穆荣平

  扶持壮大创新能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

  记者: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速推进,将为佛山提升科技创新力带来哪些利好?

  穆荣平:大湾区从经济体量到创新能力,在世界上都有较强竞争力,大湾区是按照一流的基础研究能力、一流的创新平台、一流的重大基础设施、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来设计,集聚了优质的创新要素,这是佛山创新发展重要机遇。随着大湾区内部的源头创新力不断增强,佛山制造转型将获得一个较强的技术支撑力。

  记者:在重要窗口期抢抓创新资源,佛山的优势和短板分别是什么?佛山将面临什么挑战?

  穆荣平:大湾区内各城市各有特色,佛山的特色仍在制造业规模上。近几年来,佛山不断推动制造业从规模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转变的第一个挑战来自于技术源头,从佛山长远发展看,佛山区域创新体系还不健全,创新要素集聚能力有待提升,这就要求佛山下决心,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重构区域创新体系。这项工作不是建几所大学、几个实验室就能完成的,而是一项需要前瞻性布局、持续推动的系统性工程。

  记者:那您对佛山重构区域创新体系有什么建议?

  穆荣平:第一,激发创新活力。构建企业创新体系。企业是创新主体,企业创新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市乃至国家的创新发展水平。佛山企业创新投入相对不足,缺乏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政府可以从支持企业创新体系建设入手,着力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支撑引领产业创新驱动发展。

  第二,聚集创新人才。创新能力建设归根结底是人才集聚。只有企业大力投入创新,才会有集聚创新人才的需求,所以人才集聚和企业投入需要一体化推进。当前很多地方政府政策思路正在从招商引资到招才引智转变,未来还要继续转变,要从引进人才到成就人才转变。佛山要本着“成就全球创新人才”的理念,让创新人才和佛山成为利益共同体,相互需要,共同发展,从追求单边利益最大化到追求互惠共赢。佛山不仅要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人才成就梦想的乐园,也要成为全球创新人才追梦空间。

  第三,把握变革大局。佛山应秉持全球视野,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把握全球价值链变革带来的新机遇。无论是新技术革命引发的产业变革,还是创新驱动制造业数字转型,都意味着全球价值链的调整。对于佛山企业来说意味着传统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和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特别是随着5G时代的来临,佛山的产业创新驱动数字转型、社会服务创新驱动数字转型、环境创新驱动数字转型发展将深刻影响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驱动发展基本格局,进而影响佛山创新生态体系与创新能力建设。

  从产业技术创新角度开展公共实验室建设

  记者:如何理解您所说的全球价值链?

  穆荣平:以苹果iPhone4手机为例,虽然在中国生产制造,但一部600美元的手机,中国制造环节只拿到了6.5美元,苹果公司拿到270美元,剩下的是其他环节。制造环节增值空间小,处于价值链低端,也就是“微笑曲线”中附加值最低部分,这是技术含量不足的中国制造的共性问题。

  佛山作为大湾区内一个重要制造业城市,从创新角度看,在全球价值链上还不具备优势。佛山制造要提升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就要主动融入全球分工体系,提升自己的产品附加值。从这一点说,佛山提出“世界科技 佛山智造 全球市场”是值得肯定的。

  记者:佛山正在大力打造国家级、省级的公共创新平台,提升产业研发、设计创新能力。对佛山的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有什么好的建议?

  穆荣平:公共创新平台、创新实验室,都是人才集聚的地方,实验室的研究水平决定了实验室在国内、国际科技创新领域的高度。一是设立或者建设实验室,必须符合佛山创新体系定位,如果定位是注重科学价值和技术价值创造,那么实验室不可能马上创造经济价值,政府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这是着眼于培育佛山原始创新能力,播种创新驱动发展的火种。二是实验室定位要与佛山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吻合,不能脱离创新发展的实际。结合佛山实际,建议从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角度来布局建设实验室,同时配套少量科研团队开展前沿引领技术的研究开发。三是实验室规模应该根据佛山经济发展阶段适时调整,不宜过早大规模“烧钱”建设以科学技术价值创造为使命的实验室。

  记者:如何借力大湾区加速流动的创新要素资源,来做强做实创新平台?

  穆荣平:佛山的区域创新系统,必须是开放的,有特色的,这个特色是佛山经济结构决定的。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战略机遇,发挥佛山区位优势,部分公共创新平台可以靠近粤港澳大湾区布局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也可以将创新平台落地香港,利用香港联通世界的区位优势,为佛山创新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世界级创新思想和人才。

  探索构建佛山 香港的“创新飞地”模式

  记者:在和大湾区城市合作的体制机制上,您觉得佛山应该如何推进改革创新?

  穆荣平:例如在公共创新平台建设上,佛山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考虑整合资源或者借力资源,在香港建设“创新飞地”。飞地,是一个经济概念,飞地经济也就是说佛山和香港共同开发一个创新合作区,创造的经济价值两地共同拥有,只有成为利益共同体,才能更好地激发双方的合作激情,产生实际合作效益,从这个角度看,发展“创新飞地”是一个比较好的合作模式。当然,佛山也可以尝试探索其他更多的合作方式,关键就是要理清楚合作的目的。

  记者:那佛山如何精准找到自己的合作目的?

  穆荣平:从小范围看,佛山是制造业大市,但在全球价值链中,佛山制造、佛山市经济规模都不够大。当前,佛山要从梳理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入手,明确佛山优势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定位,对标世界创新城市和全球创新型行业龙头企业,明确佛山市主要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

  记者:如果落点粤港澳大湾区,您觉得佛山有什么对标的创新城市样本?穆荣平:深圳无疑是最成功的经验。2008年以来,深圳制定出台全国首部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率先发布促进科技创新的地方性法规,从财政金融支持、人才支撑、创新载体建设、科技服务业发展等各个方面,形成了覆盖自主创新体系全过程的政策链。深圳创新模式当时的总结就是4个90%:90%的研发机构、90%以上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投入、90%的发明专利出自企业。应该说这是适应追赶型城市发展阶段的创新体系,缺乏引领未来源头技术创新的科学能力。深圳近年来大力建设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就是健全创新体系的重要举措,属于着眼于未来的“补课行为”。从构建引领型区域创新体系的需求角度思考,佛山一定要有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问题是什么时候建和如何建。

  当然,深圳创新创业环境,特别是深圳人才政策、创新创业政策和扶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投融资政策,都值得佛山借鉴学习。佛山需要从成就人才的角度来思考,成就人才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条件和配套措施,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需求的人才类型和人才层次有什么差异,做好创新驱动转型长远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