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让金融业从“粗放”走向“精准”2023年12月1日,邮储银行线上金融服务和数字化转型迎来“惊人一跃”。 这一天,邮储银行发布了“i-Bank”手机银行9.0版本。在这个版本中,邮储银行突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构建资产配置体系和财富管家体系,为客户提供专业财顾服务,打造集“投资问诊-产品货架-财富规划”于一体的全方位财富资产配置服务体系和集“收支管理-账务管理-待办管理”于一体的财富管家体系,帮助客户全面掌握自身财务状况。除新版本手机银行外,当天还发布了“i-Cube”智慧魔方运营平台、“i-Open”开放银行服务平台、“i-Super”金融数字化指数。 这是邮储银行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用科技赋能业务的最新成果,也是邮储银行金融服务从相对粗放走向精准、专业的新起点。 邮储银行特色化、差异化的数字化转型道路不过是整个金融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实现业务发展从粗放到精准转型的缩影。 近年来,数字经济日益壮大,数字技术日新月异,内容生成算法、计算机视觉、AI生成式大模型、交互技术等数字技术更是成为风口,推动金融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和技术迭代,以至于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数字人已开始出现在金融业很多交易场景中,成为金融业实施精准营销、精准运营的强有力帮手。 在金融业没有拥抱金融科技之前,营销上依仗人海战术,运营上依靠手工操作,发展上重视做大规模,管理上相对粗放,营销和运营难以精准,金融服务难以做到个性化,长尾人群难以被精准触达和全面覆盖…… 金融科技改变并带来了全新生态。 伴随着金融业全面实施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也推动金融业营销、服务和运营从“粗放”走向“精准”。在营销上,金融业可以通过海量的数据采集、分析和挖掘,对产品优化、市场定位和用户画像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调整,从而实现更精准的营销;在服务上,银行理财客户经理可以直接与生成式AI助手进行自然语言交互,询问客户持有产品、近期交易状况等,并在此基础上,由AI推测客户偏好的产品类型,给出推荐产品和产品对比,从而不断优化客户的产品体验,实现对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在运营中,通过人工智能,可以实现智能决策、智能管理、智能创新、智能风控,同时生成式AI一旦规模化运用到银行前中后台各环节,还将能带来可观的降本增效收益,使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 如果说,早期穿行在很多金融机构智慧网点的机器人还只是金融机构用来提升其智能和智慧形象的话,如今这些机器人不仅在线下扮演着“大堂经理”角色,既为网点营造科技感,成为金融机构不可或缺的“数字员工”,在线上机器人也开始在客服、理财等方面大显身手。浦发银行已拥有首位数字员工小浦、百信银行拥有首位数字员工AIYA、平安银行拥有首位虚拟数字人“苏小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20多家金融机构拥有了在岗的“数字员工”。 数字员工给金融机构带来了什么? 获客更精准了,营销效率提高了,运营成本下降了,客户体验更好了,风险控制更智能了,发展质量更高了……金融业真正尝到了数字化转型的好处,这也是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近些年来持续加大数字化转型力度的内在动力。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4年工作时,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置于全部工作之首,要求“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不仅是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要求,也是对金融业用最新科技成果赋能业务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要求。 既然在五篇大文章中,“科技金融”居首;既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要“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那么金融业也应当加速传统金融业务转型升级,像邮储银行一样,以客户为中心,围绕客户需求布局,紧跟金融科技发展步伐,加速技术迭代,精准赋能业务,用更智能的产品和服务,改善客户体验,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增加客户黏性,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提高长尾人群信贷可得性,让营销、管理和运营更精准,让金融机构更具竞争力、获得更高质量发展。 |
|